新冠疫情從2020年開始延燒,台灣邊境隨即進行入境管制,同年2月11日起,禁止所有中港澳人士入境台灣。時隔3年,陸委會在今(14)日早上宣布,從2月20日早上9時起,將率先開放港澳人士申請臨時停留許可,並入境台灣。
因應邊境管制解封帶來的入境旅客高峰,各邊境管制單位已經做好各項準備與部署,兼顧旅客通關順暢和風險管控,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副指揮官黃金城,昨(25)日到桃園國際機場視察邊境檢疫業務。除了非洲豬瘟,日本的傳統豬瘟疫情也在持續,同樣都是邊境檢查的重點。黃金城說道,「我們也在考量,如果我們拔針成功,日本的肉類產品,特別是沒有煮熟的肉類產品,事實上是一個蠻大的威脅。」黃金城表示,日本和台灣一樣,沒有非
針對九合一大選,確診者能否出門投票,為了讓更多人出來投票,指揮中心正研擬修改通報定義。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過去新冠肺炎被列為第5類,是因為對疫情不了解,如今邊境已經解封,呼籲應該把新冠肺炎調降為第4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逐步鬆綁邊境管制,今(8)日凌晨起,桃園機場鬆綁3禁令,開放轉機旅客候機期間可在出境區購物、用餐,在這個月份,桃園機場曾經出現每日轉機超過5000人次的高峰。桃機產業發展協會認為,逐步放寬機場規定,能讓大部份業者在經營壓力上,稍微舒緩。
指揮中心鬆綁邊境管制,但限制每星期2.5萬名旅客入境,引爆搶名額大戰,現在更傳出有民眾因買不到機票受困上海飛不回來,有旅遊業者表示,主要是因為航空公司皆須配合上海的防疫政策。
指揮中心宣布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管制,入境者檢疫改為「3+4」,但有人擔心國外BA.4、BA.5病毒株疫情升溫,且疫苗施打後效力在3個月後會慢慢消退,疫情3個月後恐捲土重來。
日本宣布鬆綁邊境管制,從6月1日起,放寬每日入境人數上限,從1萬倍增到2萬人,台灣被歸類在風險最低的「藍色」,不管是否施打疫苗,入境都不必隔離。6月10日起,開放有導遊隨隊的外國觀光客入境。
台灣這幾個月因為本土個案相對穩定、第3劑疫苗普及率上升到5成之後,將放寬商務客入境限制,入境檢疫天數也從14天縮短成10天,未來還會視疫情再縮短。但隨著邊境逐步開放,未來本土確診病例勢必增加,台灣的解封之路要怎麼走,與病毒共存要從他山之石或政策概念,變成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只防疫政策,醫療體系還有人們的心理素質,都得重新檢視。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維持個位數,今天只新增2例本土病例,但高雄市出現一起不明感染源病例,且這名個案在228連續假期曾到屏東、台東和花蓮遊玩,相關人員仍在匡列中。另外,國內從下週一開始鬆綁邊境管制措施,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希望在1個月內,將集中檢疫所總床數擴大至7000間,以因應鬆綁後可能出現的大量確診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昨(17)日晚間宣布,3月起,開放觀光客以外的外國留學生及商務人士新申請入境,而且除了每日入境人數上限,從目前的3500人提高到5000人,只要滿足篩檢條件,隔離期可以從7天縮短到3天,若已打了3劑疫苗更可免除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