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自2020年12月1日開始規定出入8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實施至今已801天,指揮中心9日宣布自2023年2月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令,讓疫後生活正常化,不過2類場所仍強制佩戴。哪些場所仍須戴口罩?建議佩戴場合又有哪些?《公視新聞網》帶您了解。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12月起有多項新制上路,包含取消戶外口罩令、入境人數等防疫措施。交通方面有擴大科技執法及台北YouBike1.0停用;民生面則是台北市禁用塑膠杯,《公視新聞網》一文帶你了解有哪些重點。
時隔555日,指揮中心今(28)宣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室外不需戴口罩,讓疫後生活正常化。不過,搭大眾運輸需戴口罩嗎?在跨年等大型集會也可以不戴嗎?室內不戴口罩會開罰?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病症較輕,毋過猶算是高風險的蹛院患者,會當使用美國輝瑞的口服藥Paxlovid,這款藥仔咱臺灣也有買。啊若香港對4/21開始放冗社交距離規定,也解除無仝家庭的聚會禁令,健身房、美容院會當做生理。另外,印度最近的感染率又閣衝懸,新德里的喙罨強制令,對4/20又閣開始施行。
世界衛生組織22日建議病情較輕但仍有住院風險的新冠肺炎患者,服用美國輝瑞口服藥後,住院風險可以降低百分之85,不過孕婦、哺乳媽媽或18歲以下不建議服用。這款藥物台灣也有採購。
國內今天新增2例本土個案,疫情平穩狀況下,指揮中心計畫逐步鬆綁防疫措施,指揮官陳時中透露很快運動就可以不戴口罩,而國人能出國旅遊返台鬆綁隔離的時間點,最快可能落在「今年下半年」。
國內已連續幾天無新增本土確診個案,在疫情趨緩下,包括KTV等場所,將在有條件限制下重新營業,戶外空曠處也可望放寬限制,不強制戴口罩。不過國內醫師、專家就認為,全球已有多數案例證明,打完疫苗仍突破性傳染,人多的戶外地區最好還是戴上口罩較安全。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新增6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零確診也零死亡。隨著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也針對現行戶外戴口罩的政策進行調整,5日起,上山下海相對極端空曠區域可以免戴口罩,不過,溫泉區域、溪邊人還是很多,因此不在開放之列,但會滾動檢討。
疫情趨緩,民眾防疫作為也鬆懈了嗎?嘉義有民眾發現,傳統市場實聯制越來越多人不落實實聯制,經過攤位直接無視;台南則有店家做生意時不戴口罩,引起顧客抱怨;就連台中也出現民眾泡湯時,沒戴口罩,業者也沒有控管人數,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下週降到二級,對此國內專家認為,這次降級指引有很多矛盾之處,例如戶外運動如果空氣流通,其實不戴口罩也可以,反而開放餐廳、超商賣場內用,才是高風險;另外對於歐盟日前批准美國莫德納疫苗,可以擴大接種12到17歲青少年,醫師表示樂觀其成,對於達成群體免疫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