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產新品種外流中國問題大 農委會祭禁止回銷策略保護目標市場

中國三月起禁止台灣鳳梨輸入,也讓各界關注台灣農產品種早流入中國的問題 。農委會表示,鳳梨、釋迦、茶葉等部分品種都已外流,其中毛豆更出現中國外銷台灣品種、搶占日本市場。對此農委會強調,將採取禁止回銷、保護目標市場等方式來因應。
 
台灣金鑽鳳梨、台農17號深受中國市場喜愛,銷往對岸的頂極品,一顆可賣到台幣五百元,一般品質也是中國鳳梨的好幾倍。不過早年研發的台農17號無品種權,已被帶到中國量產,國內還有更多有品種權的水果流入中國,包括釋迦、茶葉,甚至傳出蓮霧、芒果也有,但農委會坦言,有心人士若要帶出國,實在抓不到。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在這個部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去做裁罰,攜帶到國外去的時候,因為它的體積非常小,所以很容易做夾帶的動作。」

農委會表示,兩岸法令不同,就算在中國申請品種權,也難起保護作用。最糟的情況發生在毛豆,中方取得台灣品種,學我們外銷日本、搶食市場,農委會趕緊在日本申請更新的品種權,在智財權規範更嚴謹的日本,才得以保住年產值高達27億元的毛豆產業。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指出,「你一旦申請品種權的時候,就算我的種苗被大陸偷走了去種植,至少他在外銷我們的目標市場國的時候,是可以阻擋的。」

品種被挾帶出國難查,農委會打算從後端補漏,除了保護目標市場,像越南也拿到國內台南11號稻米,類似問題,農委會將採取在國外生產的本土品種,禁止回銷台灣,阻絕境外。目前這麼多水果品種流入中國,農委會評估,對台灣本土市場的傷害尚不見明顯。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