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行人權益《道交條例》急轉彎 民眾又可檢舉違規最快明年實施

為了維護行人通行權益,立法院交委會昨天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修正草案,初審通過新增民眾檢舉違規項目,未來在橋梁、隧道、圓環、人行道、快車道等臨停或違停,民眾可檢舉開罰,最快明(2023)年上半年實施。

機車隨意停放在人行道上,另一頭路口的斑馬線則被汽車占據,行人走路的空間受到壓縮,民眾看到能否自行檢舉?現在又出現大轉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2日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修正草案,通過新增民眾檢舉違規項目,未來在人行道、行人穿越道臨停或違停,民眾檢舉都能開罰,消息一出、行人與駕駛人看法不一。

民眾吳小姐表示,「我是認為說如果是你剛所講的,行人的部分是可以的,保護行人的話是可以,我是OK, 我是贊成。」

計程車司機曾先生則表示,「路地面積本來就那麼小,車輛無限制的開放那麼多,然後今天政府沒有考慮,根本解決的辦法,只是一味的去開罰,我覺得這個對用路人是相當不公平的事情。」

去(2021)年底立法院才修法,為了避免檢舉達人高頻率檢舉違反比例原則,也造成警察單位難以負荷,要限縮民眾可檢舉交通違規項目,採正面表列46項,今年4月30日起實施。

現在不到8個月,又趕緊再增列檢舉項目,還包括橋梁、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與快車道,經檢舉臨停可開罰300到600元、違停600到1200元。交通部說、是為了維護行人通行的權益。

交通部專委趙晉緯指出,人行道跟行人穿越道,基本上是供行人通行的環境,如果被占用,被違規臨時停車,或是違規停車占用的部分的話,那行人就沒辦法進行,很有可能必須走到車道上面來,反而是更危險的。

國際媒體CNN日前曾報導台灣交通宛如「行人地獄」,恐衝擊台灣觀光,修法是否為了回應外界批評尚未可知,確定的是,草案初審通過後,還要經過朝野協商與二三讀程序,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實施。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