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交通一度遭外媒形容是「行人地獄」,有台北市議員就指出,像在北市內湖區南京東路就有巷弄,才短短幾百公尺的標線型人行道,卻有7根電線桿,人行道碰到店家還有斷點,造成行人只能左閃右躲,避免撞到電線桿或行經車輛。台北市交通局交工處回應,會請相關單位會勘研商改善方式,檢討障礙物排除和升級成實體人行道的可行性。
為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跨部會進行用路環境改善計畫,初步鎖定400多間學校周邊,道路環境不佳,將與縣市政府合作改善。另外騎樓人行道遭占用,或是路面設計不佳,也會透過執法和工程多管齊下改善。
Pedestrians in Taiwan are often forced to walk onto the street because sidewalks are often filled with parked scooters, or occupied by shops.Many stores surround the Tainan Gueiren Circle and it is a
營造友善行人空間,各縣市都相繼規劃標線型人行道,但台南歸仁圓環近期完成劃設後,被民眾質疑形同虛設,主要就是附近商家林立,汽機車違規行駛或違停狀況不少,仍影響行人安全,不過也有當地民眾認為根本不需要劃設,對此,南市交通局表示將加強牌面宣導,對於騎樓改善也將再討論。
台灣每年超過300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對行人路權不友善環境,也遭外媒評論是行人地獄,高雄民間團體公布高雄行人痛苦路段,包括大型醫院附近、輕軌施工路段等等,呼籲市府重視改善。
交通部統計,去年1月到11月,行人在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件數,受傷或死亡件數,共計有1萬5091件,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57件,也有外媒評台灣為行人地獄,高雄有民眾發現,鳳山某國小後門,有學生放學前往安親班時,因為沒有人行道只能走在馬路上,老師們於是自拉童軍繩圍起安全區域,保障孩子安全,也讓家長看了很憂心,希望有條更安全的路,讓孩子們行走。
台灣的人行道不夠友善是很常見的話題,像是在高雄的科工館附近,有一處人行道被釘上兩根長柱、影響通行,附近居民檢舉好幾次都沒有用。不過屋主也拿出合約書說明,過程都是合法,但工務局回應,人行道的長柱不合法,將擇期派人拆除,也不排除追究國產署的相關責任。
宜蘭縣從1月1日起,有劃設停車格的人行道或騎樓都須停在停車格內,違者機車可處600元至1200元罰款,自行車300元至600元罰款。但目前縣府劃設的停車格並不普遍,讓部份民眾感到不便,縣府表示,部分騎樓為私人產權,劃車停車格的確遭受一些阻力,會持續溝通。
人行道路磚若凹凸不平,民眾踢到可能踉蹌或摔倒。高雄一名蘇姓男子,2016年3月走路經過高雄三民區陽明路人行道時,因踢到路面磁磚與排水孔蓋的高低差跌倒,頭部撞擊到路燈基座而四肢癱瘓。一審申請國賠但市府上訴,日前二審判決出爐,法官認為男子受傷與市府過失有因果關係,判賠775萬,全案可上訴。
高雄輕軌運量在元旦假期創下佳績,元旦當天運量達4萬6970人次,更是創歷年元旦新高。儘管運量有好成績,但位於大順與博愛交叉路口、去年10月初剛通車的輕軌愛河之心站,及正在施工的大順路段,人行道多處破損,對嬰兒車或輪椅族並不友善,捷運局表示,會盡快召開跨局處會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