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重昨(15)日下午發生車禍事故,一名5歲男童原本在路邊玩耍,在衝過馬路時,遭到騎士撞上,身上受到擦挫傷,送醫沒有大礙。男童母親表示,當時帶著小孩在住家附近散步,沒有注意他跑向馬路,而錢姓騎士沒有酒駕,詳細事故原因,警方正在釐清。
台中市又發生行人過馬路被撞的交通意外。今(13)日有民眾開車正要左轉,撞上走在行人穿越道的的老翁,造成對方倒地、頭部受傷。而為了減低人車衝突,台中市交通局設置了29處行人專用時相,但有民眾認為行人專用時相並非全天候運作,效應可能有限。
台灣每年超過300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對行人路權不友善環境,也遭外媒評論是行人地獄,高雄民間團體公布高雄行人痛苦路段,包括大型醫院附近、輕軌施工路段等等,呼籲市府重視改善。
網路上流傳,台北市交通警察騎乘警用重機不停讓行人,警方今(31)日澄清沒有違規,現在交通部也預告修法,汽車行經行穿線不讓行人,罰鍰金額一律提高到3600元,機車維持1200元起跳。遇到閃光紅燈,沒有停車再開,也從現行起罰的900元,加重到1200到1800元,最快今年5月上路。
台中發生行人遭撞。6日晚上9時許, 一名李姓男子駕駛休旅車,沿大業路要左轉文心路方向,卻在轉彎時撞擊正在過斑馬線的兩名女子,兩人被撞飛倒地,其中1人還有有骨折情況。駕駛則聲稱,是因為A柱死角擋住視線。警方也依法告發,將處1200元至3600元罰鍰。
台灣的交通狀況,再次登上國際版面。瑞士的外交部網站,出現了對於台灣的旅遊須知提醒,以駕駛具有攻擊行為來形容。對此,交通部回應,以路口不禮讓行人的駕駛行為來看,從去(2022)年底開始,啟動全台64處的科技執法,未來會視情況增加,也會持續的宣導。
臺灣的交通狀況,真正變做國際笑詼矣。瑞士外交部的官方網站,出現臺灣旅遊提醒,講臺灣的駕駛有"攻擊行為",來形容臺灣人駛車橫霸霸。面對這款的講法,交通部表示,針對路口無讓過路人的駕駛行為,舊年底已經啟動全臺灣64位的科技執法,未來會看情形閣增加,也會繼續宣導。(此新聞標題、前言皆為臺語文)
台中市去年引進斑馬線上的導盲行穿線,以較為凸起的線條引導視障朋友過馬路,但卻主要集中設置在西屯與南屯,許多行政區並未設置。加上宣導不力,許多視障朋友並不知道這項設施,引發批評。
Few seem to notice about this useful little device, it's usually somewhere close to a crosswalk, it's an audible signaling devise to assist the visually impaired. However a Taipei City councilor fo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