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來說,電競遊戲宛如一道通往異想世界的窗,打開人際社交的大門。日本推動「電競遊戲無障礙」的網路媒體ePara,舉辦身障電競賽,視障和肢障人士飆速與操作硬體的功力,完全不輸給專業玩家。也因為電競,讓他們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8月1日第一天,針對條文第1到11條的討論,聾人/聽障團體要求政府加強無障礙環境的健全設置。
有部分具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出現肢體衝撞或者是破壞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在向外界求助,也可能是不懂得如何處理情緒。但有些時候,校方會以記過、強行帶離、身體壓制等方式處理,導致學校、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緊張。監察委員王幼玲和葉宜津提出調查報告,要求教育部提供相關資源,協助學校有效處理。
新冠病毒Omicrom快速傳播感染,台灣累積確診人數已經超過四百萬人,連帶讓各個年齡層、甚至是不同障別者,確診人數也跟著大幅升高。而今年確診人數大幅攀升,不同障別確診人數明顯高於去年,碰到防疫上的問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更多的困境。現在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虎視眈眈,照護人力的嚴重缺乏存在已久,尤其在這波疫情確診人數倍數增加更顯迫切,如何讓醫院的照護人力法制化,長照機構的照護人力、居服員以及外籍看護制度更完善,已經是當務之急。
新冠疫情已經延燒兩年多的時間,指揮中心也推出各項防疫政策,但其實這些防疫措施都缺乏無障礙服務,讓身障朋友在各項通報或是視訊診療上面都遇到了困難,民眾黨呼籲衛福部社家署盤點各障別不同需求,盡快精進防疫服務。
現在確診者大多改採線上問診,不過,對於聽障者聽不到醫師講話內容該如何處理。其實,各縣市都有提供線上看診的翻譯以及聽打服務,在視障者部分則因為無法判別篩檢結果,或是操作介面不友善出現許多障礙,部分縣市則提供關懷中心等給予協助,也有少數縣市設立到宅照護隊來協助。
聽障奧運即將在周日5月1日登場,台灣代表團也已經出發前往巴西的南卡西亞斯,面對11個小時的時差,選手要盡快的調整過來。而這次備受矚目的田徑項目,有世界聽障女子100公尺跨欄紀錄保持人許樂首次參賽,還有上屆聽奧標槍銀牌許安誼、和3000公尺障礙銀牌的中長跑好手朱俊哲,要再創佳績。
隨著台灣社會的改變,通用設計的應用也能夠幫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例如照顧空間的設計,當空間不只是為長者設計、不是只為障礙者規劃,原本看似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改以溫潤的木質呈現,功能性的桌椅、顏色繽紛的空間,讓不同年齡層都能自然融合、樂在其中。從接觸、知道、瞭解進而同理,真正的無障礙不止於行無礙、而是心無礙。從通用設計的落實到共融服務,是台灣因應老年社會,必須重視的生活需求。
通用設計的理念起源於美國,台灣從2005年推廣至今,已經在社會住宅、裝潢材料、遊戲場和日常生活用品落實通用設計的理念。通用設計如何改善生活中的不便?如何透過空間設計,打造安全、方便、融洽的氣氛?而通用設計的實踐又有哪些迷思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