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又發生行人過馬路被撞的交通意外。今(13)日有民眾開車正要左轉,撞上走在行人穿越道的的老翁,造成對方倒地、頭部受傷。而為了減低人車衝突,台中市交通局設置了29處行人專用時相,但有民眾認為行人專用時相並非全天候運作,效應可能有限。
根據宜蘭縣政府進3年的統計,縣內共有60個路口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導致行人或行車民眾受傷,經碰撞構圖分析,請各道路主管機關在路口施設行人庇護島及車道配置調整,以及標誌標線的改善。不過部分公所新設庇護島後,仍發生機車直接將車騎上去,導致行人跌倒受傷的意外。
交通違規時別以為沒看到警察就不會被開罰。台北、新北等縣市在去(2022)年12月宣布,在易出事路口執行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能24小時監測加強取締,遏止違法行為。科技執法除了測速照相還有哪些?會怎麼抓交通違規行為?
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一段與安中路口,3日發生女學生被闖紅燈的砂石車輾過,送醫最後不治。地方民代與公路總局該路口辦理會勘,盼亡羊補牢。由於大車從該路口加油站加完油時,不能右轉安中路,如果綠燈走台9線,又會和主線車流爭道,地方認為,交通動線有檢討必要,公路總局則承諾新增號誌改善。
臺灣的交通狀況,真正變做國際笑詼矣。瑞士外交部的官方網站,出現臺灣旅遊提醒,講臺灣的駕駛有"攻擊行為",來形容臺灣人駛車橫霸霸。面對這款的講法,交通部表示,針對路口無讓過路人的駕駛行為,舊年底已經啟動全臺灣64位的科技執法,未來會看情形閣增加,也會繼續宣導。(此新聞標題、前言皆為臺語文)
宜蘭縣10個路口採科技執法,去(2022)年11月全數上路。但羅東鎮長吳秋齡認為,民眾臨停買東西或貨車上下貨都被開單,相當困擾,盼縣府提出配套。有機車族則認為,警方應好好執法,才會讓大家遵守交通規則。警方說,商家卸貨需求已經透過標線改善,協助解決。
今年1月到11月,高雄在無號誌路口有8350件事故。為了民眾安全,高雄市交通警察第4季的執法重點會放在劃有「讓」、「慢」、「停」這些路口,提醒民眾看到這些提醒標線,應該減速或停車再開,否則將處可處600到1800元罰鍰。
王姓貨車駕駛昨(7)晚載著農機具,行經宜蘭市中山路三段與北門路口時,勾到電線桿,拉倒路口3座紅綠燈號誌,事發後雖下車查看,仍然逃逸離開,一度造成交通大亂,最終仍被警方鎖定身份開罰。
花蓮中央路與中山路口的人行陸橋,因為使用率不高,縣府於3日晚間開始拆除作業。但重達百噸的橋面被拆除後,不少民眾覺得不方便,希望縣府能改善行人過馬路的設施,尤其對身障者必須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