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強震重創緬甸,內戰陰影讓救援更加困難【獨立特派員】
|全球緬甸發生百年來最強的地震,軍政府一方面向國際社會求援,一方面又控管進入救援的組織,甚至禁止國際媒體前往緬甸採訪。《獨立特派員》獨家取得緬甸反抗軍的訪問,控訴軍政府持續進行轟炸,甚至波及已經飽受震災之苦的平民,即使軍政府對外宣稱已經停火,但在各地的轟炸依然持續。
-
小港機場擴建中,南星新機場構想浮上檯面【獨立特派員】
|生活高雄機場長期面臨宵禁,成為發展的一大限制。市長陳其邁多次呼籲中央,填海造陸規劃一座24小時起降的國際機場。不過行政院其實2023年已經規劃,在現有的小港機場建新航廈,也正在進行第一期工程。這兩個計畫有哪些差異?如何滿足高雄未來的客貨運需求?填海造陸又可能面臨什麼難題?
-
移工能解人力荒?制度與政策該如何調整?【獨立特派員】
|產經近來台灣已經和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也實施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希望留用資深移工,補充台灣的勞動力缺口。許多私立高職、科大開辦僑生專班,引進東南亞學生,在還沒開放移工的產業打工,卻有假留學、真打工的疑慮。移工政策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兼顧產業需求與國內外勞工的權益?
-
大缺工時代來臨,台灣勞動力正面對哪些挑戰?【獨立特派員】
|產經近年來因為疫情、少子女化和高齡化,台灣面臨大缺工。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底,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就有24.7萬個,比前一年增加了2.1萬。但即使找不到人,有6成以上的上班族薪水還是被凍漲3年,勞工薪資滿意度創新低。究竟缺工有多嚴重?勞工薪資不如預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
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如何影響產業與國安?【獨立特派員】
|產經今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偕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再蓋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和1個研發中心。有專家認為,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拓展市場的好機會;但也有人擔心,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晶圓技術和護國神山的矽盾效應,會不會受到衝擊?
-
護理人員離職潮 ,迎來什麼樣的醫療現場?【獨立特派員】
|社會台灣在今年2月份,超額死亡率竟然高達29%,創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就發現,人口老化、慢性病、癌症人數增加,還有近期急診壅塞,都是造成超額死亡的原因。護理人員持續離職、急診一床難求,連CPR也只能在地上進行。這樣的醫療現場,不只醫護人員壓力大,患者的照護品質也堪慮。
-
墾丁遊客量驟減,觀光發展如何尋找新契機?【獨立特派員】
|產經這幾年墾丁旅遊人數大幅下降,儘管原因包含疫情衝擊、陸客團止步等等,但學者不諱言,墾丁觀光發展確實面臨瓶頸。今年的228連假,屏東縣政府主辦了一場大型音樂活動台灣祭的行前派對、恆春半島也舉辦一場超級馬拉松多日賽。到底這些活動能幫墾丁留下多少遊客?下一步又有哪些挑戰?
-
陸客來台卡在哪?對台灣觀光發展有何影響?【獨立特派員】
|產經陸客來台旅遊已經中斷超過5年,去年12月雙城論壇一度燃起重新開放的契機,但卡在兩岸觀光小兩會無法談判協商,一直沒有進度。最近賴清德總統國安高層會議後談話,又引起部分旅遊業者大嘆,開放陸客團恐怕更遙遙無期。陸客對旅遊業者的收入影響有多少?如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