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梅花鹿近年復育有成,常成群出沒在道路周邊,去(2022)年就發生了6件撞鹿車禍的意外,而昨(8)日晚上,一名駕駛行經船帆路段時,疑似因為閃避不及撞上突然衝出的梅花鹿,所幸雙方都無大礙,只有車子受損。墾管處表示,車損可以申請理賠。
屏東墾丁船帆石附近海域,近期出現數量真濟的鰮仔魚。數量比往年加真濟。毋但墾丁,全世界攏有類似的情形,魚仔族群數量攏有增加跡象,除了溫度等環境因素,學者分析認為,疫情影響著掠魚,魚仔才有機會生湠。
屏東墾丁船帆石附近海域,近期出現數量龐大的銀漢魚,形成壯觀的沙丁魚風暴,數量比往年還要多。不只墾丁,全球魚群數量都有增加跡象,除了溫度等環境因素,有學者分析,疫情影響,國際捕撈大減,也是魚群能夠大量繁衍的原因之一。
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的前後幾天,是南臺灣墾丁、小琉球跟綠島等地,珊瑚產卵的高峰期,粉紅或粉橘色的卵在海裡四散,看起來猶如滿天的星星,吸引許多潛水愛好者朝聖。不過墾管處也提醒,產卵期的珊瑚相對脆弱,下水觀賞時要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以免影響生態。
屏東墾丁萬里桐附近海域,昨天下午有搭船遊客目擊鯨魚現蹤。經專家確認是在西岸很少見的大翅鯨,推測應該是因為最近天氣變暖,要北上覓食,才會經過墾丁。除了提醒遊客不要靠近打擾,也呼籲在附近海域的船隻放慢速度、注意海面,以免撞擊到這隻大翅鯨。
北部疫情不斷發酵,部分民眾開始對過年出遊退縮,讓原本春節訂房率已達9成的墾丁旅宿業,這幾天陸續接到民眾詢問退房的電話。同樣是觀光勝地的小琉球也有相同狀況,旅宿業者分析接下來一週應該還是觀望期,但業者也擔心萬一疫情持續延燒,恐怕再次重創觀光。
墾丁及小琉球是全國知名景點,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後,國旅人潮增多,屏東縣政府委託學者調查發現,小琉球珊瑚受創比墾丁還嚴重。縣府規劃在小琉球潮間帶增設導覽線、禁止每年繁殖期的夜間導覽等作為,希望降低衝擊。
連假第一天,屏東的東港碼頭出現許多遊客要前往小琉球。業者預估,單日人潮可能破萬,航班也陸續加開。不過在中午過後,一艘12點55分抵達小琉球的交通船,在客人和貨品下船後,船尾冒煙,幸好消防人員前往滅火,沒有人員受傷。至於在台一線往墾丁方向,上午也出現車潮。
疫情趨緩加上暑假進入尾聲,許多觀光景點周末出現爆滿人潮,特別是屏東,有條件開放水上活動,讓墾丁湧入約有5萬名遊客;接下來就要開學了,當地將進入淡季,業者盼望後續中秋連假以及五倍券的上路,能夠把人潮再次帶回墾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