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製造生產到民生日常,「智慧自動化」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更成了育兒好幫手。2023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大展,就出現好幾款AI人工智慧育兒神器,連手推車都能自駕上路。
台灣的生育率逐年降低,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現況,除了育兒津貼之外還增加產檢假等政策,希望能鼓勵更多民眾生養。但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台灣的育兒環境依然存在公廁及交通等硬體設施的不足,還有社會氛圍有時候對育兒家庭不太友善,建議政府除了津貼補助之外,可以多聽家長意見,規劃更友善的育兒空間,才有機會提高生育率。
年底首都選戰,副市長黃珊珊將在27日完成市政工作後請辭,27日台北城博會開幕,就被視為是柯文哲和黃珊珊的「畢業展」。在育兒政見方面,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的育兒政策,被對手同聲批評發錢不是唯一的解方,但蔣萬安也回擊,投資下一代就是投資台北,不是無意義的花錢。
台灣2021年最新人口統計出爐,全年出生人數15萬3820人,創史上新低。有人說,低生育率是先進國家的必然現象,真的嗎?點名幾個先進國家2020年的生育率,瑞典1.7、丹麥1.7,這些北歐國家又是如何維持高生育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
嘉義縣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真嚴重,縣政府這陣希望透過大埔美工業區的發展,帶動人口成長,為著解決就業人口、照顧幼囝的需求,嘛特別成立縣內、頭一間社區公托家園,紲落來也會佇10个鄉鎮成立。
行政院院會七月初拍板多項友善育兒措施的修正草案,不過現行育嬰假以月為單位,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等團體上午出席公聽會認為,請假單位應化整為零,改為可以以「小時」來請,更符合需求,企業也能留住優質的勞動力。
在母親節前夕,婦女團體出面呼籲,政府應改革育兒照顧制度,包括大幅提高育嬰假的實質薪資替代率,並改以報稅時、較高的薪資所得,來計算等措施,提高男性請假育兒的意願。 台灣的生育率一路下滑,婦女團體指出,雖然政府加碼各種津貼、發錢催生,但目前可見育齡家長卻身處高工時、休假少的台灣,面臨嚴峻「時間貧窮」困境。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莊喬汝說:「這樣子殘酷的職場現實,還是會讓非常多年輕的勞工,把生育這個選項,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天發布「2021年性別圖像」,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最新編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衡量各國性別平等情形,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成為全球第6名、為亞洲之冠。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在25到29歲,勝過日韓兩國,不過中高齡、高齡女性的勞動力急遽下降,有婦女團體指出,這也代表台灣還沒有脫離女性照顧長者的刻板印象。 台灣性別平等表現成績大躍進,行政院性別平等處5日發布「2021年性別圖像」,依據聯
超高齡社會日本,為了刺激生育,男女都可以享有一年的減薪育嬰假,第一胎新手爸爸還可以分開來請兩次,不過工作優先第一,再加上男女傳統角色的刻板印象,去年男性申請育嬰只有6%,而且七成的人請假都沒超過兩個禮拜。 東京的年輕爸爸小川,去年五月迎接兒子出生時,只請了四天育嬰假,但他隨後決定行使新手爸爸第一胎才享有的權利,再請第二次育嬰假,這次休足半年,餵飯換尿布親力親為,充分感受為人父的喜悅與責任。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