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地質調查所,目前只有73位人力編制,現在還面臨要和礦務局整併的命運。目前經濟部已經將組織改造方案,送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等待審議,也引發台灣地質、地科界關切與憂心,擔心兩單位一旦整併之後,未來的定位與功能若不清楚,可能產生扞格。
國發會公布了11月的景氣燈號,一口氣衰退6分,來到近13年半的新低點,正式轉為低迷藍燈。而中央大學也發布12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59.12點,創下13年又3個月新低。有學者認為,製造業的景氣還沒有落底,而勞動市場也持續惡化,因此明年想依靠內需來撐經濟可能不樂觀。
中央大學發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59.12點,創下13年又3個月新低水準。學者認為,製造業景氣還未落底,勞動市場持續惡化,明(2023)年想靠內需撐經濟恐怕不樂觀。
2022新北耶誕市集將在下個月登場,將集結超過80個特色店家希望促進消費。不過根據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是60點,月減1.22點,創超過13年最低水準,就連6項指標也全面走跌,其中又以購買耐久財跌最多。
昨(18)日下午發生在台東池上規模的6.8強震,整個地震序列也引發各界討論,有學者懷疑是中央山脈斷層引起,但目前中央山脈斷層並非中央地調所公告警示的「活動斷層區域」。
蔡政府力推2030雙語政策,許多大學力推雙語教學。台師大111學年開設18學分全英語課程,國文系近期徵才就以英語刊登,強調需全英語授課;淡江大學中文系公告徵才,其中一個條件是「需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引發不同意見的討論。
經濟部表示這次調漲電價,估計可以幫台電減少290億虧損,但全年物價指數CPI將上升0.043%。中央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天公布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64.14,連五個月顯著下跌,創下12年7個月以來的新低紀錄。不少受訪民眾都表示疫情、通膨、高物價,已經讓他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下半年的經濟情勢並不看好,希望電價不要再漲了。
國民黨智庫今天公布,財經政策總檢討和物價控管滿意度民調,有6成以上民眾,對這2年物價控管不滿意。學者建議,政府除了升息抑制通膨,也可調高匯率,讓台幣微幅升值,壓低進口成本,減輕物價壓力。也有學者認為,台灣屬於輸入性通膨,預估國際油價,下半年回穩,物價壓力就會減輕。
太空產業領域是全球競爭新藍海,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台灣這幾年陸續完成《太空發展法》,並讓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特別點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比方說,肩負太空發展最主要任務的太空中心,目前人員編制只有200多人,而且再過幾年,還要面臨一波退休潮,勢必要找尋更多專業人才。而全台第一個成立太空系學士班的中央大學,也陸續參與國際型的衛星研發計畫。
物價飆漲,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持續下滑,尤其對物價水準的信心創12年6個月以來新低,也顯示物價壓力正在逐月提升,而且很悲觀。除此之外,飲料業者50嵐宣布從3月開始,北北基門市要調整售價,除了75元的品項之外,全部都會調漲5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