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力推2030雙語政策,許多大學力推雙語教學。台師大111學年開設18學分全英語課程,國文系近期徵才就以英語刊登,強調需全英語授課;淡江大學中文系公告徵才,其中一個條件是「需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引發不同意見的討論。
經濟部表示這次調漲電價,估計可以幫台電減少290億虧損,但全年物價指數CPI將上升0.043%。中央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天公布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64.14,連五個月顯著下跌,創下12年7個月以來的新低紀錄。不少受訪民眾都表示疫情、通膨、高物價,已經讓他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下半年的經濟情勢並不看好,希望電價不要再漲了。
國民黨智庫今天公布,財經政策總檢討和物價控管滿意度民調,有6成以上民眾,對這2年物價控管不滿意。學者建議,政府除了升息抑制通膨,也可調高匯率,讓台幣微幅升值,壓低進口成本,減輕物價壓力。也有學者認為,台灣屬於輸入性通膨,預估國際油價,下半年回穩,物價壓力就會減輕。
太空產業領域是全球競爭新藍海,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台灣這幾年陸續完成《太空發展法》,並讓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特別點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比方說,肩負太空發展最主要任務的太空中心,目前人員編制只有200多人,而且再過幾年,還要面臨一波退休潮,勢必要找尋更多專業人才。而全台第一個成立太空系學士班的中央大學,也陸續參與國際型的衛星研發計畫。
物價飆漲,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持續下滑,尤其對物價水準的信心創12年6個月以來新低,也顯示物價壓力正在逐月提升,而且很悲觀。除此之外,飲料業者50嵐宣布從3月開始,北北基門市要調整售價,除了75元的品項之外,全部都會調漲5塊錢。
由台灣、印度及美國等多個「太空研究學術機構」共同研發,經過4年時間,一枚「立方衛星」,今(14)日在印度成功發射,未來將進行觀測太空天氣等科學任務,了解高層大氣變化,以及對無線通訊的影響。
台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6.28%,創11年來新高;今年則預估GDP維持4.15%不變。國發會也公布,最新景氣燈號雖然結束「連10紅」,但還是亮起黃紅燈,象徵景氣穩健成長。
輸入性通膨壓力持續蔓延。不過,最新消費信心指數(CCI)卻不降反升。學者表示,因為六大指標中,有三大指標上升,國內經濟景氣、投資股市時機以及購買耐久財,尤其房市熱絡推升拉抬。不過,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則呈現下滑。物價水準信心指標方面,創12年5個月新低,可見物價壓力已影響大多數民眾生活。
中央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今年在花蓮發生的3起地震,從地磁變化中,找到地震前的異常訊號,疑似能夠代表地震發生的前兆。專家表示,目前只是初步成果,還要時間驗證。氣象局則說,樂觀其成,也提醒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嘉義市蘭潭國小是嘉義市天文協會的起始與發展基地,學校與協會合作,三十多年來,推動自然科學與天文教育,今天是蘭潭國小48週年校慶,中央大學特別校內的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300150號小行星命名為「蘭潭」,感謝蘭潭國小對天文教育的貢獻,這也是台灣第一次以小學命名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