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
健保部分負擔最快7/1上路 醫學中心急診調升至750元
|生活為了要落實分級醫療,避免民眾小病就衝大醫院,衛福部預告健保的部分負擔新制,最快在7月上路,未來民眾看病拿藥,最多要付300元的藥品部分負擔。而在大醫院掛急診看病,會收取750元的部分負擔,如果還要加上掛號費,可能會破千元。
-
SARS 20年/急診室變革阻斷院內感染 為COVID-19戶外篩檢站奠基
|社福人權經歷長達3年的COVID-19疫情後,「戶外篩檢站、專責醫院、TOCC」已成為人人皆知的防疫利器,但這些防疫作為並非憑空而生。2003年SARS在台奪走73條人命死亡,時任成大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紀志賢回顧,SARS初期面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壓力」,而後借鏡新加坡防疫經驗,臨機應變擴張急診室,調整分流,為十多年後的COVID-19打下扎實防疫基礎。
-
健保急診部分負擔 將僅依醫院層級計費
|社福人權健保部分負擔上路一波三折。原先健保署規劃急診部分負擔,要依照醫院層級和檢傷分類收費,不過醫界擔心同樣疾病,可能因為不同檢傷分類出現收費落差,引起醫病糾紛。健保署昨(28)日緊急宣布,未來急診部分負擔要和檢傷分類脫鉤,只依照醫院層級收費,預計7月上路。至於偏鄉地區可能只有一家醫院,無法「分級就醫」,未來看病費用恐增加。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會鼓勵當地診所或醫院開假日門診。
-
台大醫院打造AI急診解決壅塞 檢傷診斷加快20%
|生活為解決醫院急診壅塞問題,台大醫院和國科會、科技業者合作,研發出一套智慧急診醫療流程,將院內5年累計超過100萬筆病歷及影像資料,上傳到雲端成為模型,提供第一線急診醫師參考診斷,準確率達7成,可有效縮短病患留院時間,提高急診處理量能。而這項前瞻性試驗計畫,去年得到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
閣加25245例本土 死亡案上少歲的才3個月大
|國內今日增加25245例本土病例,死亡46例,其中上少年的個案是一个3個月大的查埔嬰仔。因為最近國內疫情夯懸,就有醫生咧網路表示,最近隔離病床有較絚,有一个本土個案因為嚴重肺炎、愛插管治療,無隔離病床,只好轉去別間病院。針對這部份,指揮中心表示,全台灣病床數量分布無平均,才會有這款情形,會閣討論敢有需要增加專責病床數量。(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Fluctuations in Weather, ECUs Become Overcrowded 醫:各種感染症提早肆虐 各院急診暴增
|Doctors observed that apart from COVID-19, many other typ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eem to take an earlier appearance, flooding emergency care units of all hospitals, especially pediatric emergency ca
-
醫指感染症提早肆虐 兒童急診人數增多
|生活隨著新冠本土疫情平穩,國內防疫措施逐步解封,有醫師發現除了新冠病毒,各種感染症都提早肆虐,讓各大醫院急診塞爆,尤其是兒童急診,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諾羅病毒及流感等都蠢蠢欲動,提醒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
-
女兒凌晨發燒掛急診突嘔吐 父心急謾罵、恐嚇護理師
|社會疫情讓各大醫院人滿為患,天主教耕莘醫院安康院區,昨(22)日凌晨有民眾帶發燒的小孩到急診,結果孩子突然嘔吐,家長心急情緒不佳,除了對著護理師謾罵,還揚言要教唆友人來滋事。現場護理師雖然很害怕,但事後只想多一點時間休息,沒有心情提告,院方除了強烈譴責醫療暴力,也拜託民眾多一點耐心。
-
疫情延燒 陳時中視察急診分流、兒童就醫綠色通道
|生活國內疫情延燒,讓許多醫院的急診負荷加重。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0)日午前往部立台北醫院視察急診分流情形和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陳時中表示,現在流行的Omicron大多為輕症,一般急診醫療需求反而比較高,急診分流很重要;針對民眾反映,希望能加開採檢站,陳時中強調,地方政府若量能不足,再由中央協助開設。
-
民眾盼加開採檢站 陳時中:地方量能不足再由中央協助
|生活新冠本土疫情升溫,不少民眾急著到醫院急診採檢,造成急診塞爆,上午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親自前往衛福部台北醫院視察急診分流情形,以及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陳時中表示,現在流行的Omicron大多為輕症,一般急診醫療需求反而比較高,急診分流很重要;針對民眾反映希望能加開採檢站,陳時中強調,地方政府若量能不足,再由中央協助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