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女中附近社區有一隻狗仔叫阿良,牠的主人過身了後,厝內面的人搬去臺北,留牠一隻咧門跤口,已經放捒兩年矣,最近天氣冷,厝邊煩惱阿良會寒死,想欲共𤆬轉去,狗仔閣走轉去舊厝,有影是誠毋甘。(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去年稅收超徵4,950億,行政院規劃普發現金6千元,但前財政部長蘇建榮抨擊說,還稅於民是假議題,直言應該要先還債、照顧弱勢,否則會債留子孫。但行政院長蘇貞昌強調,有3千8百億的規劃運用,和蘇建榮的說法一致。
勞動部最新公布的1份調查顯示,去(2022)年外籍家庭看護,超過半數假日都沒法放假,引發移工勞權團體要求改善這種全年無休的情況。對此勞動部強調,今年開始已經推出外籍家庭看護工的短期替代照顧服務,喘息額度最高可調升到52天,希望能照顧到他們的休假權益。
美國紐約市兩家主要醫院,9日有超過7000名護理師發動罷工,並在醫院外示威。他們主要訴求,改善長期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提升薪資待遇。罷工將導致醫院重新安排手術期程,以及門診預約延期,並重新調配救護車。但醫院僅發聲明表示,已提供加薪超過19%的3年期合約,並積極招募新進護理師。
考量外籍看護工休假的權益,勞動部今年開始推出「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無論被照顧者的失能等級,移工的喘息額度,最高都可調升至52天。不過,照顧者團體認為,新制可能低估這項服務的需求量及經費;勞動部則回應,已經有編列預算因應。
2017年實施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後,各縣市收容所陸續爆滿,最後只能結紮後原地野放,人與流浪動物的衝突仍持續上演。目前有愈來愈多學校開始認養流浪動物當作校犬校貓。犬貓萌樣固然療癒師生,但是拿掉可愛濾鏡後,從管理人力、經費、衛生環境、家長抗議等問題皆待磨合。照顧犬貓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愛」不是紙上談兵的口號,愛是要付上代價、是要彎腰屈膝把屎把尿,是生命與生命碰撞在一起時無可迴避的選擇,而這或許也是整個社會面對流浪動物時該有的覺悟。
全台有80多萬人口屬於失能失智者,以台北市為例,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僅有4成請到外籍家庭看護。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移工需求將越來越大,如何留才也是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學者就建議,可以對移工規劃專業認證或進修等機制,依照顧專長,選合適雇主媒合。
下週六(26日)就是九合一大選投票。國內九大民間團體對21縣市長候選人發出「長照考卷」,結果發現,候選人多以補足長照據點為誘因,反而忽略既有村里、宮廟等互助功能。民團呼籲政府,能仿照日本有「照顧安排假」,讓照顧者達到「照顧不離職」的目標。
台中再傳疑似虐嬰事件,民眾今(18)日出面指控,1歲大的女兒交給蔡姓保母托育,但8日突然接到電話小孩昏迷不醒,送醫診斷是「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歷經2次開顱手術,目前昏迷指數只剩下3,質疑是保母虐嬰。但保母否認,檢警與社會局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