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蒲亭以「解放」為名,揮兵進軍烏克蘭。那一刻起,烏克蘭的每一個人民,命運緊緊繫在一起。
只在歷史或電影看過的戰爭場景,現在在自己家園真實上演。儘管美歐祭出強硬的經濟制裁,蒲亭沒有縮手,派兵三面圍攻烏克蘭,一週佔領南部大城赫爾松、奪取全歐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同時步步進逼首都基輔。無力抵抗的老弱婦孺,只能盡快逃命。
烏克蘭育幼院院長古彻說:「我的心被撕裂了,對不起。」烏克蘭民眾潭雅說:「我不知道要去哪,我帶著我的小孩逃跑,因為我希望他們活著。」
不到一週,就有50萬人逃往波蘭等國。2月至今前往歐洲各國避難的人數超過700萬,還有更多在國內流離失所,他們有些人躲在地鐵站,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避難、逃難、罹難,這些殘酷畫面,不斷透過媒體在全世界面前播放。
許多人預測,基於俄烏兩國軍事實力的明顯差異,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意外的是,1個月後情勢出現轉變,烏軍守住了基輔;俄羅斯軍隊向烏東地區撤退。4月時,烏克蘭奪回基輔附近的布查鎮,震驚各國的「布查大屠殺」也被揭露。
同時期的另一項重大發展,是蒲亭為了防止烏克蘭靠向西方而發動侵略,卻反而加速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程。連長期保持中立的芬蘭和瑞典,也雙雙申請加入北約。感受到龐大壓力的蒲亭開始放狠話,暗示不惜動用核武,並且在國內展開軍事動員。
但是徵召30萬名後備軍人的動作,在俄羅斯國內掀起恐慌,大量人民出逃。而在同一時間,蒲亭再出招,在烏東盧甘斯克等4個地區,發起入俄公投,並且在蒲亭10月生日前宣布併吞。
但蒲亭幾乎沒有時間高興,烏克蘭人的韌性再度展現。10月初,俄羅斯連結克里米亞的重要橋梁克赤大橋,疑似遭烏軍攻擊而爆炸。俄國為了報復,開始連續轟炸烏克蘭基礎和電力設施,戰線再度延長到基輔,讓當地陷入沒水沒電的無限循環。
烏克蘭民眾維塔利說:「這不是很令人愉快,但我們別無選擇。」
俄國利用寒冬當武器,想透過零下10幾度的低溫助攻,逼垮暖氣供應中斷的烏克蘭人。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這個冬天恐怕又將有數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基輔民眾哈利迪克說:「我們不怕俄羅斯人,那為什麼要怕下雪?」
缺乏暖氣和能源價格高漲,也可能影響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各國人民對烏克蘭的支持。澤倫斯基主動出擊,在開戰300天在首度踏出國境,出訪美國爭取支持,也終於要到了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隨著他宣示絕不投降,這場戰爭已確定將延續到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