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已經有數十萬俄羅斯人為躲避徵兵,反對戰爭而倉促出走,拋售房產變現,讓首都莫斯科的房價出現8%的跌幅。人力與腦力的流失則是另一種消耗,留在家鄉的反戰青年,不想跟政府、家人衝突對抗,逐漸走向自我封閉,也讓社會上的隱形鴻溝日益擴大。
外國媒體報導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2/21訪問美國,澤倫斯基本人也佇推特公開這項消息,講欲會見總統拜登。這是澤倫斯基自俄羅斯2月拍烏克蘭以來,頭一改出國訪問。白宮也證實會提供閣較濟軍事武器,強化烏克蘭的防空能力。美聯社的分析指出,美國國會會針對美金450億的軍事援助烏克蘭的方案進行投票,外界認為澤倫斯基這改來的目的,就是欲爭取國會支持。
根據外媒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訪問美國華府,如果成行,將是澤倫斯基自2月俄烏開戰以來首度出訪。美聯社分析指出,美國國會45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的方案進行投票,澤倫斯基此行將尋求國會支持。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土耳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的斡旋下,21日交換戰俘,讓215名亞速鋼鐵廠的抗俄人士,還有55名俄羅斯人、親俄的烏克蘭人,以及英國、美國、瑞典等10名外籍戰士重獲自由,也是開戰近7個月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隨著俄軍空襲戰線不斷往西部地區發展,烏克蘭外逃的人數暴增到了300多萬人,其中180萬人都寄居在最近的鄰國波蘭境內,數量相當於首都華沙的人口總和。然而,無論是入境關卡、鐵公路運輸樞紐、大城還是小鎮,都可以看到波蘭人,大愛無國界的善行義舉。但3個星期時間下來,自發性的波蘭義工、民間團體,乃至於地方政府,開始湧現「彈盡糧絕」的無力感,呼籲執政當局與歐盟應當盡快因應這場全球最大的難民危機。
歐盟27國領袖10日齊聚在法國凡爾賽宮,進行為期兩天的非正式峰會。議題聚焦堅定支持烏克蘭、逐步消除對俄羅斯石化燃料的依賴、強化防禦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也針對200多萬烏克蘭難民,啟動臨時保護機制,提供安全的身分,以及在歐盟就學、就業與醫療的機會。不過,針對烏克蘭日前提出加入歐盟申請,荷蘭首相表示,加入歐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捷徑,反對為烏克蘭開先例。
烏俄衝突導致烏克蘭難民流離失所到鄰近國家避難,外交部成立賑濟烏克蘭專戶,5天的時間已經募集到3億元善款。外交部長吳釗燮今(7)日也宣佈,第一波捐贈1億元給波蘭指定幫助難民的單位,而今天也是開放「捐贈物資」的第一天,不少民眾冒雨捐贈口罩、毛毯等物資。
烏俄衝突引起國內熱議兵役改革,時代力量開第一槍,直指現行兵役制度面臨三大困境,少子化導致常備兵力兵源不足,軍事訓練役無法成為合格戰力,要求延長軍事訓練役期,徵兵制度恢復成1年。對此,民眾黨跟國民黨支持延長,民進黨則認為有討論空間,但必須考量國家整體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