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增19658例確診30死 專家籲3月中再鬆綁口罩令

新冠疫情新增1.9萬多例本土確診,比上周同期減少近兩成,境外移入是312例,還有30例死亡,而15日從中國入境的旅客,採檢陽性率是7.9%,但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還是要觀察中長期趨勢,等入境人數的高峰過後,再來評估。對於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期望過完年後能實施第2階段口罩鬆綁令,有專家認為,1至3月是流感季,建議3月中之後,再放寬政策會比較安全。

週六就是除夕夜,不少人返台圍爐過年,指揮中心公布17日的國內疫情,本土病例19658例,較上週二減少19.8%,境外移入是312例,30例死亡個案。

至於15日的中國入境旅客採檢陽性率則是7.9%,再創新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我們還是會再觀察一陣子啦,目前就是說整個措施,是一定至少會執行到1月31號,那再做檢討看有沒有要針對這個措施做什麼樣的調整。」

除了這週是入境人數高峰,根據桃機公司以航班運量人數預報系統顯示,出入境高峰將落在收假前兩天,也就是1月28日,預估人數會有9.4萬人次。

至於,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透露,希望在過完年後,實施第二階段室內口罩鬆綁令,國內專家有不同看法。

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1月中到3月中是流感的高峰期,目前這一段時間裡面,我們還是建議就是口罩,暫時不要拿下來,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

專家表示,現階段如果室內口罩令真的要鬆綁,不能全面開放,像是大眾運輸工具捷運或高鐵,以及超過500人以上的集會或演講,還有演唱會,都還是建議戴起口罩。因應新冠病毒不斷突變,未來疫苗是否朝常態化接種?也引起討論。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今年我們可能就是說,對於長者這些或是脆弱族群,以兩劑為這樣的規劃方向,來打這樣的一個疫苗。」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認為,「每半年打一次,對年長的族群會比較理想,因為畢竟這也是減少感染,甚至更進一步減少重症的機會。」

不只得密切觀察,出入境人數和陽性率,是否對台灣社區造成衝擊?就連腸病毒也有捲土重來的趨勢。疫情指揮中心建議勤洗手,加上醫療院所落實通報,才能防堵腸病毒等疾病,出現大規模的免疫負債問題。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