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癌症治療又有重大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出新式廣效癌症免疫治療候選藥物,可以有效促進身體巨噬細胞吞噬腫瘤,不僅副作用少、腫瘤也可減少一半。動物實驗也證實,可有效增強抗腫瘤藥效。目前已申請台灣、美國等多國專利核准,期待未來2到3年可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嘉惠更多癌症患者。
癌症蟬連國人死因第一名40年,而癌症治療多以手術、放射治療以及化療進行,近年來質子治療因為精確度高、副作用低,也成為放射治療新選擇,不過這項治療目前屬於自費。
從6個月到5歲幼兒的莫德納疫苗,已經通過了食藥署EUA。指揮中心透露,有機會在七月的中下旬開打。地方政府大部分也開始規劃,有些家長很希望能趕快施打,但也有些人還在觀望。
Oral antiviral drug Paxlovid has become available for COVID patients 65 years old and above. A doctor said he had dysgeusia, or altercation of taste, as a side effect after taking the medication.Many
高雄一位知名醫師近日確診後,服用抗病毒藥物Paxlovid,發現自己出現味覺改變的副作用。他接獲部分確診者也有同樣狀況,但可靠甜食緩解。除了味覺改變,Paxlovid副作用還有腹瀉或嘔吐等,醫師表示Paxlovid需吃完5天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若副作用太強烈,建議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但不可擅自停藥。
台南市2日新增的390名確診病例中,12歲以下學童就佔約19%。全國各縣市兒童新冠疫苗陸續開打、BNT兒童疫苗測試版本今(4)日早上已經抵台,該不該讓家中幼童接種新冠疫苗呢?莫德納與BNT的差別又是什麼?兒童接種後有什麼不良反應需要立即就醫?這篇文章為您解答。
對於6歲到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教育部規劃,最快在5月2日開打,有學生家長擔心小朋友無法承受副作用,進入天人交戰。而台中市宣布,會給家長9天時間思考,也強調不會催打。但有小兒科醫師表示,兒童打疫苗產生心肌炎副作用比青少年低,家長應務實衡量利弊。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未來國內的6歲到11歲兒童,可以施打半劑莫德納疫苗,但不少家長擔心效力和副作用。專家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兒童施打半劑莫德納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隨著COVID-19變異株Omicron疫情擴散,台灣疫苗持續開放預約施打,以提高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但第三劑要打什麼、疫苗該不該混打,該怎麼打保護力佳且副作用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