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泛濫,塑膠分解後產生的微粒進入人體是否會影響健康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上午邀請學者分享,指出科學家利用小鼠的動物實驗發現,塑膠微粒會影響精子數量,不同研究也顯示,會造成小鼠腸道發炎及累積在腎臟細胞造成發炎,甚至影響小鼠腦部記憶與學習功能。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傳統都必須透過手術開刀,而中興大學和國內多個醫療機構,利用抽取自體血液,分化成具抗發炎的巨噬細胞,產生二型膠原蛋白質,再移植到患者身上,有效抑制病況進展,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期刊。
教學現場的老師有可能被AI取代嗎?南韓最近研發出一款AI老師,可以跟學生即時互動,當場糾正學生的英文發音,預訂今年底就可以商業化。另外,還有研究團隊透過老鼠實驗,利用藍光治療焦慮症。
英國一名罹患T細胞白血病的少女,經歷了化療、骨髓移植全都無效之後,接受英國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的建議,採用了一項新的基因療法,目前她體內已經測不到癌細胞。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由3位科學家共同得獎。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美國學者柏托西(Carolyn Bertozzi)、夏普利斯(Barry Sharpless)和丹麥學者莫代爾(Morten Meldal),由於在鍵擊化學與生物正交性化學的特殊成就上共同獲獎。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台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從發育不全的無尾巴精蟲也就是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胚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率先寫下國內生殖醫學誕下圓精寶寶的新紀錄。
長生不老是古人的一種幻想,但到了現代,延緩老化和抗老成了生醫領域的熱門關鍵字。科學家發現,人體細胞會停止複製生長,隨著年紀增長,這些持續留在體內的衰老細胞,將會導致失智症和心血管疾病上身。不過好消息是,調整生活方式可以強化免疫機制,延緩細胞老化。美國一位95歲的老先生,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電影裡的科學家用蚊子的血複製出恐龍,厄瓜多一名生物工程師,則用一塊碎木頭萃取出啤酒酵母,釀出的酒風味可比擬400年前的古老啤酒。奧地利養老院遵照19世紀配方釀出的啤酒,成為當地的明星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