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針對發電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宗,中研院去年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其中就建議國內應優先推動「去碳燃氫」,強調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成為穩定基載電力來源,並認為未來可以成為「準綠電」來源。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16年,今年的傑出獎得主由中研院化學所的特聘研究員陳玉如榮獲。她在2017年推動「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提出全球第一次完整剖析東亞肺癌成因的研究,重大突破,讓世界看見台灣豐沛的研究能量。
原物料價格高漲,國營事業台酒仍未宣布漲價,台酒董事長丁彥哲坦言,農曆年後會做總檢討,但保證攸關民生需求的米酒,絕對不漲。中研院昨(22)日公布,明(2023)年經濟成長率下修,不保3;而明年物價通膨率,估計也將超過2%,但央行強調,國內主要機構大多預測,明年通膨率會低於2%。
Academia Sinica President James Liao told lawmakers on Nov. 23 that the current class of academician finalists must hold ROC citizenship to be approved and the nationality of all nominees will be revi
中研院院士的國籍過往常引爭議。中研院長廖俊智今(23)上午在立院教委會強調,7月第33屆的選舉,當選院士必須是本國籍,且34屆開始,候選人提名表單將新增國籍欄。不過立委范雲認為,現行以出生時父母為中華民國國民為認定標準,過於寛鬆才是問題。
諾貝爾化學獎將在台灣時間今(5)日傍晚公布。對於台灣來說,去(2021)年9月獲得威爾許化學獎的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也是這次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學界認為,翁啟惠發明了用在合成和研究醣分子以及醣蛋白的新方法和工具,也促進新藥和疫苗開發,對於產學界影響深遠。在陸續獲得沃爾夫還有威爾許化學獎之後,也被外界看好,距離諾貝爾獎就差最後一哩路。
中研院公布最新國內經濟成長預測下修0.33個百分點,來到3.52%,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保4」的機會不大,主要還是受到疫情和通膨影響,導致民間消費疲軟。
中研院公布最新國內經濟成長預測為3.52%,下修了0.33個百分點。也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機會不大,主要受疫情、通膨影響,民間消費疲軟,不過,仍有投資支撐,認為外銷需求持續暢旺,進出口貿易,仍能維持溫和成長。
中研院的新科院士名單,在今天正式揭曉,一共選出19位新科院士,和3位名譽院士。與此同時,還有5人通過當選門檻,但還需要確認國籍,因此這5位是否當選,會在確認適法之後,才會進行公告。
受疫情影響,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在延宕2年後,今(4)日起連續舉行4天,首次以實體和線上會議混合的方式選出新科院士。為了能源轉型的目標,總統蔡英文致詞時強調,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推動轉型計畫,而且中研院在地熱等方面已經有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