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公布最新國內經濟成長預測下修0.33個百分點,來到3.52%,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保4」的機會不大,主要還是受到疫情和通膨影響,導致民間消費疲軟。
中研院公布最新國內經濟成長預測為3.52%,下修了0.33個百分點。也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機會不大,主要受疫情、通膨影響,民間消費疲軟,不過,仍有投資支撐,認為外銷需求持續暢旺,進出口貿易,仍能維持溫和成長。
中研院的新科院士名單,在今天正式揭曉,一共選出19位新科院士,和3位名譽院士。與此同時,還有5人通過當選門檻,但還需要確認國籍,因此這5位是否當選,會在確認適法之後,才會進行公告。
受疫情影響,中央研究院第34次院士會議在延宕2年後,今(4)日起連續舉行4天,首次以實體和線上會議混合的方式選出新科院士。為了能源轉型的目標,總統蔡英文致詞時強調,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推動轉型計畫,而且中研院在地熱等方面已經有初步成果。
人類學家胡台麗於今年5月8日過世、享壽72歲。她長期透過田野調查、拍攝影像等呈現,記錄台灣不同族群之間的觀點,為原住民、新移民等領域研究貢獻良多,還曾經獲得國內外許多影展大獎。今(14)日下午,中研院舉辦了追思紀念會,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到場,頒發褒揚令。
中研院和全球6所知名研究機構昨(12)晚公布人類第二張黑洞照片,這個人馬座A星黑洞位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心,比上一次2019年發表的黑洞小2000倍,但距離也近2000倍,在銀河系中屬於超大黑洞,外型就好像甜甜圈一樣。
中研院團隊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繼2019年首度拍攝到黑洞後,第二次捕捉到黑洞影像。這次發現的黑洞「人馬座A星」(Sgr A*)是目前已知在銀河系質量最大的黑洞,比上次捕捉到的M87黑洞,距離地球更近2千倍,但規模也小2千倍,因此影像更難以捕捉。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這次的重大發現,再次見證台灣在全球重要科學發現中,持續佔有一席之地。
繼2019年發布史上首張超大質量黑洞照片(M87)後,中央研究院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將於今(12)晚8時30分,與全球其他六地同步舉辦記者會,發表在銀河系中心的重大科學發現。據悉,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拍到某個星體。在這之前,讓我們先搞懂什麼是「事件視界」?EHT是一個怎麼樣的規劃?中研院團隊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若兒童罹患重症罕見疾病,雖然細胞、藥物治療是處置利器,但在有效性及副作用之間的平衡,仍是最大難題。中研院、和信醫院合作建置重症兒童基因變異資料庫,以及建立特異性免疫細胞製作流程,讓過去變異基因檢測需要1年,現在最快已經可以縮短到1個月。
台東池上鄉的池上斷層,是全世界位移速率很快的一條活動斷層,台灣地科界在這裡記錄到斷層潛移的觀測資料,累積相當豐富的科學數據。其中有位功不可沒的法籍地質學家安朔葉教授,從1981年開始每年到台灣進行研究,讓池上的活動斷層,成為國際地震研究的重點之一。另外中研院地科所在全台灣還有離島打造的30幾個寬頻地震站,除了與世界最大的地震資料中心進行資訊交換外,也在全球地震觀測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