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
-
南極企鵝日「微睡」千次每次4秒 睡覺兼禦敵
|全球您有沒有想過企鵝是怎麼睡覺的呢?站著、坐著,還是趴著?一天睡多久呢?韓國科學家最近就發現,其實南極企鵝1次只睡幾秒鐘,不過每天會睡個好幾千次,甚至上萬次。這是因為南極企鵝要保護小企鵝,不被天敵或同伴攻擊,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發展出獨特的睡眠方式。
-
美學界製「活體機器人」 若研究成熟可促神經元修復
|全球美國塔夫茲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利用人類氣管細胞製造出微型活體機器人。實驗中觀察到,這些機器人可以促進神經元受損的部位生長;研究人員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修復機制,但是期待未來研究成熟之後,能夠用在協助治療傷口以及受損的組織。
-
極端天候影響海洋生態 德州生蠔產量減創近41年最差
|全球聯合國(UN)提出警告,指出全球暖化使得南極洲和格陵蘭的冰川正在加速融解。而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候,正在對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造成影響,包括許多老饕最愛的生蠔,在德州東南部的墨西哥灣產地數量愈來愈少,現在只剩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
-
南極最大冰山漂流加速 路徑恐影響野生動物生態
|全球科學家發現全世界最大的冰山A23a,3年前開始出現移動的跡象,並在去(2022)年起漂流速度加快,即將離開南極海域,可能會對野生動物生態以及非洲南部的海運造成影響。
-
全球上大冰山徙位速度變緊 咧欲離開南極海域
|科學家發見,全世界上大的冰山,3年前開始咧徙位,舊年速度變緊,咧欲離開南極海域,可能會對野生動物、非洲南部的海運造成真大的影響。(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多明尼加首創抹香鯨保護區 禁止商業捕魚與大型貨船
|全球瀕臨滅絕的抹香鯨,在多明尼加的海域約有200多頭,牠們的糞便能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捕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協助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為了保護抹香鯨不受人為干擾,多明尼加宣布,建立世界第一個抹香鯨海洋保護區。
-
積冰記錄千年大氣變化 丹麥巨型冰箱存4萬冰塊研究
|全球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科學家希望藉由鑽探冰核,也就是積雪累積成的冰凍結核來了解大氣的變化,及預測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在丹麥哥本哈根就有一座大型冰箱,存放大約4萬個冰塊,是科學家研究氣候變遷的重要樣本。
-
暖化引冰川融化危機 AI助0.01秒掌握冰山融況
|全球氣候暖化引發各地冰川融化的危機,現在透過AI科技輔助,能快速準確掌握巨型冰山的狀況,即時做出反應。巴基斯坦則是在冰山附近安裝感應器預防洪水,也提早預測冰川消融的狀況。至於南美秘魯過去58年來,境內過半數的冰川已經消融。
-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回鍋 將推動新一代GPT-5
|全球OpenAI執行長阿特曼上週遭無預警解職後,又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在大股東微軟施壓以及員工力挺下,OpenAI新董事會15日宣布,阿特曼將回鍋擔任CEO,分析認為在阿特曼領軍下,將加速人工智慧科技商業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