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AI熱潮,引發廣泛討論是否會取代人力或某些產業。華裔的AI科學家李飛飛也來台分享她的相關看法,認為各界對於AI賦予太多「人性化」想像,她認為AI不會取代人類的能力,而是增強人類的能力。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國家太空中心和科教館合作,舉辦長達3年的「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展,藉由互動式展覽,對國家級研究單位的工作有初步認識,從中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16年,今年的傑出獎得主由中研院化學所的特聘研究員陳玉如榮獲。她在2017年推動「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提出全球第一次完整剖析東亞肺癌成因的研究,重大突破,讓世界看見台灣豐沛的研究能量。
俄烏戰爭僵持引發全球緊張,目前持有核武的國家,以美俄最多,各擁有5000多枚核彈頭,而根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組織,包括這場戰事在內的許多原因,導致人類更加接近世界末日,上個月又調整所謂的末日時鐘前進10秒,距離午夜只剩90秒,也是時鐘設立76年來最接近末日的紀錄。
多國合作的韋伯太空望遠鏡,不到一年已經達成不少成果。首先是確認距離地球40.7光年的南極星座當中,編號LHS-475的恆星,有一個和地球大小相當的行星繞行。另外就是更加遙遠的小麥哲倫星系當中,有3萬3000顆的恆星集團,可以讓科學家觀察恆星形成初期的狀態。
南非城市開普敦海邊聚集的海豹,吸引大批遊客,但是最近半年卻多次傳出海豹攻擊人的事件;而科學家研究發現,是因為海水升溫讓海裡的藻類大量生長,並且產生毒素進入海豹體內,導致牠們出現攻擊行為。
去日本奈良,很多旅客喜歡用仙貝餵食當地的鹿群。這裡的鹿被當地人視為「神的使者」,科學家最近也發現,奈良鹿的確擁有獨特的基因,原因是牠們長期受到保護,過去1000多年都沒有跟其他地方的鹿交流過。
美國加州從去年的耶誕假期到現在,不斷出現強風、豪雨等現象。最新一波的豪大雨已經造成17人死亡,還有超過2000萬人,處在洪水警戒狀態,預估損失還有災後的處理費用,就高達10億美元。
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的重要防護層,根據聯合國上新的報告,國際社會禁用99%的有害物質了後,臭氧層破去有沓沓仔變細空,破空上嚴重的南極洲,上緊佇43冬內,就會當轉到1980年代的水準。(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為了防止臭氧層的破洞擴大,聯合國在1987年制定了《蒙特婁議定書》,現在努力終於有成果了。根據最新報告指出,臭氧層破洞,在國際社會禁用了99%的有害物質之後,已經在穩定縮小當中,情況最嚴重的南極洲,最快在43年之內,可以回到1980年代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