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東南亞原棲地瀕臨絕種 小葵花鳳頭鸚鵡在香港成功繁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香港的街頭經常會看到一種白色的鳥類,牠們的正式名稱是「小葵花鳳頭鸚鵡」,在東南亞的原產地已經瀕臨絕種,卻在香港野外成功繁殖,找到自己的一片天。還有大學發起計畫,在路樹上安裝人工巢箱,讓他們有固定的地方下蛋。

停在頂樓的欄杆上,發出嘎嘎的叫聲。這些有著黃色頭冠的白鸚鵡,乍看之下只是香港街頭常見的景色,其實在全球已經是極度瀕臨滅絕的物種。

牠們的正式名稱是「小葵花鳳頭鸚鵡」,原產地是印尼與東帝汶。原本是作為寵物引進香港,但後來逃脫以後,再次野化成為都市鳥類。不過,這些鸚鵡在東南亞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加上走私嚴重,在全世界只剩下1000至2000隻。

民眾爾凡說,「我們看到這些鸚鵡的時候,真的以為牠們只是普通的鸚鵡,完全沒想到牠們已經瀕危。」

專家表示,雖然香港不是這些鸚鵡的原產地,但這裡生活條件合適,反而可以幫物種「備份」,如果印尼的野外族群滅絕,還可以來這裡找基因。

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安德森指出,「這些香港的族群可能保存在印尼已經滅絕的血統,所以它可能可以做為基因庫或是印尼野生族群,未來我們還可能有人協助救援,並且復興這裡的鳥群。」

這些鸚鵡習慣不自己築巢,而是在樹洞裡面下蛋。然而香港的路樹經常為了防颱而被修剪,要找到固定的地點不容易。因此香港大學發起計畫,在樹上安裝人工巢箱,讓牠們下蛋,還裝上攝影機,以利觀察牠們的繁殖育幼行為。

不過,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動物走私,香港有許多專門販售寵物鳥的店鋪,然而店裡販售的鳥類往往來源不明。民間團體指出,在野外捕捉小葵花鳳頭鸚鵡是違法行為,卻仍有不肖業者私自捕捉,再假裝成合法繁殖的寵物鳥,他們呼籲政府應該更嚴格執法,讓這些聰明的鳥類,可以在城市裡自由生活。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