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最快下午記者會就會宣布最新防疫鬆綁政策。包括輕症免隔離、免通報,醫護人員照護輕症患者時,也不必再強制戴N95口罩及防水隔離衣。不過專家建議,迎接全面解封前,65歲以上長者、多重慢性疾病及幼童等高風險族群,最好「疫苗+1劑」,解封才更安心。
民意強烈反彈之下,中國當局的防疫清零政策,這星期出現大逆轉。各地相繼取消封控、大規模檢測、隔離檢疫、以及電子追蹤接觸者等措施。但從疫苗接種率、加護病房的普及率、以及抗病毒藥物的儲備來看,中國內部的實際情況,等於是白白浪費掉3年寶貴的時間。國內外專家預估,鬆綁之後的冬季感染潮,可能將造成100萬到160萬人死亡。
從10月開始,加拿大將解除新冠病毒的入境防疫措施,還有檢疫、隔離程序。至於香港,是從26日上午開始實施0+3新規定,香港航空從台北飛香港班機,特別為此延後了4小時起飛,成為新規定的第1架受惠航班。
疫情嚴峻,卻又出現疑似施打疫苗後不適症狀。彰化醫院分別接到2起案例,除了有雙腿水腫和和血壓上升外都有出現泡泡尿的情況。就醫發現腎功能變差差點就要洗腎,原來是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醫師表示,雖然都才剛接種過疫苗,但是否是疫苗引起的副作用還要釐清,衛生局也會進一步了解。
中國防疫堅持清零,但疫情不見降溫,24日公布累計確診突破20萬大關,就連首都北京也出現22例本土確診,官方強調管控放鬆將有重大災難,不過疫情似乎改變中國只用國產疫苗的立場,德國媒體報導中國考慮引進BNT疫苗。
南韓逐工攏有上萬人確診。但īn使用搝懸疫苗注射率、維持醫療量能的方式,欲佮病毒共存,而且免保持社交距離。另外,新加坡的疫苗注射率有到92%,除了宣佈戶外無強制掛喙罨,而且注過2筒疫苗的人猶會使入境免隔離。若看這兩个國家閣來看台灣,有人認為台灣的情形是咧這2个之間,甚至有醫生認為愛趕緊注疫苗,快篩試劑的數量也愛有夠,醫療體系愛正常運作,這三項攏袂使欠。
台灣本土疫情延燒,鄰近的韓國依然每天好幾萬人確診,但經由高疫苗接種率、維持醫療量能,選擇和病毒共存,全面解除社交距離措施。至於在新加坡的疫苗施打也超過9成,除了宣布在戶外不強制佩戴口罩之外,只要施打兩劑疫苗就可以免隔離入境。台灣目前單日確診破千,有醫師認為,台灣要加快疫苗接種,確保快篩試劑充足,醫療量能也必須完備。
國內疫情升溫,為增加第三劑疫苗接種率,台中市府今明兩天在全市設置48處快打站,開放30歲以上的市民施打第3劑莫德納,且全國首創,由市府統一造冊通知,約有32萬名市民符合資格。屏東縣府今天上午也加開屏東火車站和潮州火車站兩處快打站,現場排了長長人龍,甚至還有民眾是來接種第一劑疫苗。
Keelung started providing residents with free rapid test kits on April 5. By the end of the day, four people had tested positive. They took PCR tests, which also came back positive. The cases included
基隆市府推動「愛心篩檢」計畫,才一天就有4例快篩陽性,經PCR採檢確診,包括一名市府員工,相關疫調還在進行,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希望透過發快篩劑,盡快找出社區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