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洗腎率高居世界第一,洗腎者有一半都是因爲糖尿病引起。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沒能控制好血糖,就像身體大小血管長期泡在糖水裡,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看看台灣各地的醫師及營養師,如何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來翻轉糖尿病危機。
台灣日前發生因為「想減肥的民眾」爭相購買糖尿病藥物,導致藥品大缺貨。而在南韓也有民眾服用糖尿病藥物來減重,同樣引發社會關注。南韓醫生就指出,這些藥物雖然可以讓體重減輕,不過會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且一旦停用,體重可能會再次增加。
全球糖尿病患及肥胖人口增加,用來控制血糖、體重的易週糖俗稱「瘦瘦筆」,目前供不應求。部分糖尿病患沒貨可用,初估約25萬人受影響。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這是全球性缺貨,目前正跟廠商接洽,能否確保供應充足。另外也請醫生開立處方時,考慮在藥品短缺時,用其他藥物取代。
國健署調查,19歲以上的國人有過半數的腰圍超標,其中還有民眾是BMI質正常但腰圍超標,雖然有控制體重,但忽略腰圍管理。因此有醫師提醒,腰圍超標代表內臟脂肪過多,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容易罹患心血管和糖尿病。
台灣目前約有240萬的糖尿病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天和病友們一起站出來,強調糖尿病名列健保10大支出的第2名,而且容易和心腎疾病共病,因此建議應該從治療初期就做為核心疾病,並且使用腸泌素等藥物優先控管。
桃園傳出一名因糖尿病長期臥病在床的溫姓婦人,快篩陽性後死亡;救護人員到達現場時,婦人已明顯死亡,未送醫治療。相驗結果,死者死因為心因性休克,家屬對死因沒有意見。
仔細聽著藥師講解,確認居家備用藥品該如何正確使用,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也讓藥局的快篩試劑,綜合感冒藥及止咳藥等居家常備藥物,銷量暴增。藥師易麗珍表示,「剛開始有一些初症狀的時候,你吃乙醯氨酚他其實身體有一種發散的作用,這時候就可以讓風邪散出去,抗組織胺來講的話,就可以讓我們的鼻水、讓我們的鼻黏膜不要這麼刺激。」藥師表示,Omicron常見的症狀為流鼻水、鼻塞、喉嚨癢痛、咳嗽等,類似感冒,因此含
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也讓藥局快篩試劑、綜合感冒藥及止咳藥等居家常備藥物銷量暴增。另外,不少確診者康復後出現後遺症,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近期研究發現,即使輕症胰臟也可能受到破壞,胰島素分泌功能異常,罹患糖尿病風險倍增。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週公布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俗稱「長新冠」。國內也發現有疑似長新冠的病例,染疫康復超過8個月,仍痛到無法起身,身心飽受折磨,至今仍在復健追蹤。不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接種過2劑疫苗者,可降低發生長新冠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一般得照三餐施打胰島素,還要忍受一些副作用。現在醫界出現了新型的GLP-1的促效劑,搭配胰島素使用一天只要施打一次,且副作用少,對台灣200萬糖尿病患者來說,提供了治療上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