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解禁出現容貌焦慮症  青少年比例高

新冠本土今(19)日新增1萬5747例,死亡68例,已連續兩週穩定下降。明日起開放室內可免戴口罩,但口罩戴了快3年,不少人出現「容貌焦慮症」,不想把口罩拿下來,有醫師指出,青少年更容易有「容貌焦慮症」,少數患者甚至會失眠,建議家長多鼓勵孩子、利用自身長處,轉移外表注意力。

新冠疫情持續降溫,19日新增1萬5747例本土病例,比上週日同期、下降6.8%,死亡則有68例,其中較年輕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臟病、糖尿病史,去年10月底發病,今年1月底、病況惡化不治死亡。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住院後來因為多重的併發症,持續在加護病房當中治療病況,不幸在1月底的時候惡化過世。」

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本土疫情已連續兩週穩定下降,20日週一、室內口罩令鬆綁將如期上路,只有醫療照護機構與大眾運輸等2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其他室內空間則由民眾自主決定、是否戴口罩。

民眾朱先生說道,「我還是會戴,保護自己吧。」

民眾蔡先生則說:「現在已經變成這3年來,這樣不戴,好像怪怪的,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

戴了快3年的口罩將解禁,不少人卻出現「容貌焦慮症」,不想把口罩拿下來,有醫師指出,尤其青春期的國、高中生特別注重外在美,少數過度焦慮患者、甚至會出現失眠。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陳長聖指出,「每天呢都會一直看著自己的面容,或者看著自己的身體,一直嫌說自己身體不好,甚至即使沒有不好,他也會覺得說已經很不好,甚至反覆的跟別人確認說,我這裡有沒有一塊斑啊,你跟他講沒斑,他也不相信。」

醫師建議家長,多鼓勵青少年不要只專注在外表,多利用自身長處,轉移外表注意力。至於各級學校、幼兒園等,則要等228連假後,3月6日才鬆綁室內口罩令,指揮中心特別提醒,特殊運具例如計程車、救護車、及復康巴士等,還是必須全程強制戴口罩。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