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國內已有超過千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台灣家庭醫學會最新調查發現,染疫後出現肌少症也是新冠後遺症之一,平均每5位出院患者就可能有3位,出現長達半年肌肉無力或倦怠疲勞問題,尤其65歲以上長者若有肌少症,恐怕增加跌倒及死亡風險。
世衛組織佇30宣佈,就算新冠疫情可能會漸漸穩定,毋過目前全世界的疫情,猶是達到WHO上懸級的警戒,暫時無降級空間。毋過美國拜登政府是按算5/11,共疫情緊急狀態結束。這項消息對其他國家的防疫措施,可能攏會受影響。(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國內今仔日增加2萬8千513例,中重症122例,死亡56例,死亡個案上細漢是一个7個月大的查某嬰仔。另外,國內BA.5的病例已經占本土病例的8成。也因為目前猶是疫情的高原期,指揮中心宣佈,對這馬開始,會當免費予55歲到64歲的原住民快篩試劑。對10/1開始,65歲以上、閣有6歲以下,也攏會當免費領快篩試劑。另外第六輪快篩徛名制,一个人上濟會當買30支。
今仔日開始,六十五歲以上序大、蹛長照機構的人、免疫功能有問題等的民眾,會使注莫德納新配方的疫苗。後禮拜六開始,也會使注公費的流感疫苗,而且流行感冒和武漢肺炎的疫苗,會使仝一改注好勢,只要注佇無仝肢手就好。
A Taichung woman in her 70s became infected with COVID-19 and shortly after lost 10 kilos. She also found it difficult to stand and walk. She was diagnosed with "post COVID-19 sarcopenia." Foreign stu
台中有一位7旬的女士,確診新冠肺炎後,短時間之內體重掉了10公斤,站立走路都非常吃力,經過診斷為「新冠後肌少症」。國外研究顯示,如果不積極治療,死亡率比單純新冠肺炎患者高出2.1倍。
根據一項英國研究,新冠病毒住院患者中,一年之後能夠完全康復的不到3成,許多人飽受疲倦、肌肉痛、睡不好、行動遲緩和呼吸急促等長期症狀所苦。目前全球可能有一億人受到這類影響,疫後大缺工的窘境,也因此雪上加霜。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週公布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俗稱「長新冠」。國內也發現有疑似長新冠的病例,染疫康復超過8個月,仍痛到無法起身,身心飽受折磨,至今仍在復健追蹤。不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接種過2劑疫苗者,可降低發生長新冠的風險。
全球疫情持續延燒,上週新增超過1500萬例確診,創新紀錄,不過死亡的人數沒多很多。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表示,對於未接種疫苗者而言,Omicron仍然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