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14日發生12歲少女箱屍命案,震驚全國。檢方相驗後指出,少女生前疑遭性侵、虐待,最後窒息而死,而主嫌為24歲的外籍遊民,讓治安與移民問題再度引發熱議。
8月22日震驚全國的台南殺警案,兇嫌林信吾歷經17小時逃亡後,最後在新竹落網,帶回台南訊後移送台南地檢署複訊。台南地檢署今(7)日宣布全案偵查終結,依加重竊盜、殺人、未經許可持有槍枝、加重強盜等罪嫌,將羈押中的林信吾提起公訴。
衛福部統計,12至17歲青少年「蓄意自傷」趨勢從2014年逐年攀升,在2019年達到歷史高峰,52個青少年提前從人生「畢業」,留下師長與親友的驚愕失神。全國不分齡自殺死亡率逐漸趨緩,但為何越來越多青少年提前無聲墜落?
2019年發生的台鐵刺警案,促使監護處分制度受到高度關注並完成修法,除拉長監護期間外,次數也得以不斷延長。然而,監護處分修法卻也留下諸多問題,例如犯罪情節輕微一旦連結到監護處分,法律效果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此外,監護處分如何符合正當程序之要求,都是社會安全網有待完善的未竟之路。
巴西最近有2个警察咧臨檢的時陣,共一个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銬起來,閣共伊關佇車後斗,擲催淚彈,害這个患者翕佇內底、袂喘氣,就按呢死去,這層代誌引起社會議論,民眾上街頭抗議。
巴西日前發生警察執法過當,導致民眾死亡的情況。2名員警臨檢時,把一名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強制上銬塞進後車廂後,居然往車內丟了疑似催淚彈,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引發社會跟家屬不滿,示威抗議。
去年11月,桃園一名蔣姓男子到龜山的超商購物,疑似不滿被勸戴口罩,持刀殺害大夜班店員。檢方今天偵查終結,審酌被告行兇時,沒有精神障礙等理由,依涉犯殺人罪嫌起訴,建請法院處以重刑。全案移審桃園地院,法院認定被告有逃亡之虞,也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的可能性,裁定羈押。
多起社會案件、精神疾病患者的處置作為引起各界關注,行政院版本的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1月初爐,立法院今(9)日併案審理,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專案報告並備詢,預計21日召開公聽會,希望在這個會期完成三讀。
網路書店興起,傳統書店逐漸沒落。在台東縣一家有30年歷史的老書局仍然在苦撐,一度要結束營業,不過現在跟台東縣康復之友協會合作,創立全國第一個結合精神疾病諮詢服務和病友支持中心的書店,提供台東縣近2千名病友和家屬諮詢以及陪伴服務。
近年來幾件殺人案件因為犯罪行為人患有身心疾病,讓身心疾病患者族群被汙名化。但身心疾病的犯罪行為人即便進入監所,也會有出來的一天;我們必須要問的是,在刑罰之外是否有其他手段,能防止這類的犯罪行為人,再次因為身心因素犯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