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將滿一年 外籍傭兵成烏軍重要奧援

俄烏戰爭打了快1年,其中的外籍傭兵成為烏軍的重要援軍,目前還有不少國際傭兵,以及居住在海外的烏克蘭國民,返鄉參戰。但另一方面,烏克蘭軍方也發現,俄軍的屍體沒有「可以辨識」身分的標記,推測是俄方在「刻意移除」,要迴避發放撫卹金,並掩蓋實際的傷亡數字。

不間斷地進行訓練,烏克蘭的外籍兵團隨時準備抵禦俄軍,總指揮納茲是已經在阿根廷住了21年的烏克蘭人,去年戰爭一開打就和親兄弟趕回家鄉參軍,不幸的是兄弟已在兩個月前陣亡,他坦言這場仗打得非常辛苦。

納茲說:「那些來自阿富汗、伊拉克和哥倫比亞的人,從沒見過像這樣的戰場,你必須做好心理調適,如果無法習慣要經常面對炸彈直落眼前,一旦無法承受,很快地你就會打包回家。」

俄軍在去年下半年遭烏軍大舉反攻後,不斷朝烏克蘭多處城市發動大規模空襲。過去幾天又在頓內次克烏軍控制區,炸毀兩處海馬斯火箭系統和800多枚火箭,估計超過130名外國傭兵因此喪生,由於烏軍形勢嚴峻,外籍傭兵成為重要的支援。

巴西籍傭兵古埃雷羅說:「這是一場血腥的戰役,許多夥伴都受傷了,但我們沒時間養傷,我們會堅持到贏為止,打贏的每一場戰役每一寸土地都是勝利的里程碑。」

在俄軍撤離哈爾科夫地區後,烏克蘭國防部進行認屍作業,發現俄軍疑似試圖掩蓋屍體身分,俄軍亡者身上任何可辨識的標記都遭移除。

烏克蘭武裝部隊軍人尤里斯說:「首先是經濟因素,俄羅斯聯邦現在經濟情況不好,不送屍體回國是因為,不想支付撫卹金給軍人眷屬,同時也不想讓國內知道確切傷亡人數,避免家屬親人群起抗爭。」

俄國總統蒲亭3日才簽署發放約500萬盧布,折合約215萬台幣的撫卹金,但也傳出可能會再次大規模徵兵。

由於頓內次克的巴赫姆特戰役一直未停歇,兩國前線作戰預算緊繃,目前俄軍試圖升級巴赫姆特戰事,烏軍也計畫朝隔壁盧甘斯克州俄軍佔領的史瓦托維和克爾米納進攻,同時也要嚴防俄軍從北方南下的攻勢。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