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兩岸再升溫 學者:民眾早已習以為常
陳佳鑫 張梓嘉/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裴洛西訪台引發旋風,回顧兩岸關係中的1954年九三炮戰、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以及1996年的台海導彈危機的回憶,這3場被視為台海危機的事件。學者分析,近年來,中國軍機擾台等的軍事動作頻頻,台灣民眾早已習以為常,但接下來中方的軍事威脅和台美中關係,必須持續關注。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共軍軍演挑釁,國際關注,時間回推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訪美,引發的台海導彈危機,也嚴重衝擊股匯市。細數歷次台海危機,從1954年的九三炮戰、一江山戰役以及大陳島撤退,揭開首場的台海危機;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金門飽受共軍炮火攻擊,再觸發一次台海危機。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才正式停止砲擊動作。
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指出,「大的影響就是,我們很多人逃資嘛,在這個1996台海危機的時候,台灣好多人把這個房地產、房子、土地呀,通通賣掉,(錢)匯到國外去,逃到美國是最多啦,第2個是逃到日本去。」
長期研究台灣政經發展的學者分析,1995年因為美國允許前總統李登輝訪美,還發表了「中華民國在台灣」演說,觸動兩岸敏感神經,共軍因此在台海軍事演習。
隔年又向台海發射飛彈,當時美國還派出航母戰鬥群,在台灣東部海域,進行越戰後、亞洲最大的軍事部署。
不過,最後並未兵戎相見,但卻因為共軍動作,造成民眾極度恐慌,也連帶衝擊股匯市及房市的動盪。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所特聘教授林文程指出,「可是你又要這個,比1996年的一個規模,或是說激進的程度,視同對台灣的封鎖,可是台灣的老百姓已經習慣了嘛,你哪一天不威嚇台灣嘛,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叫做邊際效應,已經遞減到無以復加。」
學者分析,雖然這次裴洛西訪台,也引發股市的波動,可是規模不若1996年第3次台海危機的動盪局面,加上近年來,中國軍機、軍艦擾台等的軍事威脅頻頻,台灣民眾早已習以為常,這次共軍在裴洛西訪台前,就宣布在台海周邊大規模軍演,是否再掀新台海危機,以及後續美中台互動發展方向?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