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赦組織公布2022年度人權報告,指出全球對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的憤怒,只會暴露西方對人權侵犯行為的雙重標準,也提及台灣外籍移工、LGBTI等族群的等權利保障上仍有缺失,在這份報告中,更大篇幅點名中國對人權的侵害行為。
聯合國日前發表報告,指控緬甸軍政府製造永久性人權危機,對村莊採用無差別式空襲和砲擊;過去兩年來,已造成至少2940人死亡、超過1萬7500人被捕。緬軍近期更在兩座村莊進行屠殺,至少有17人遇害。緬甸民族團結政府更控訴軍政府,犯下戰爭罪。
2022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白俄羅斯著名人權運動領袖畢亞利亞茨基,3日遭白俄羅斯法庭判處10年有期徒刑。支持者表示,這是總統盧卡申科試圖打壓畢亞利亞茨基與人權組織的舉措;路透社報導,美國和歐盟也譴責這場審判是騙局。
一名台籍嫌犯在波蘭被抓後,原本要被引渡中國,先前遭到歐洲人權法院一致認定,可能讓當事人遭受虐待及酷刑的重大風險,要求立即停止引渡。波蘭政府不服再提上訴,經過大審判庭審理,仍舊遭到駁回。台灣法務部則表示尊重,也強調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捌對外表示,袂施行高壓統治,才隔一年外爾爾,就變款矣。塔利班官員證實,初7頭一改公開處決一名殺人犯,而且是由受害者的老爸來共犯人槍決,現場閣有幾若百人咧看。隔轉工,閣佇別个地區,公開對20个人施行鞭刑。面對這款情形,美國表示,這代表塔利班當咧退步,用這寡方式咧侮辱阿富汗民眾的尊嚴和人權。
在國際人權日前夕,國家人權委員會辦理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和公民團體,針對《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各項人權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提升大眾對於人權意識的認知,讓台灣的人權能朝向更完善的目標邁進。
行政院在2020年首度公布「台灣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提出了總體性的企業與人權政策,希望能在追求經濟發展同時,兼顧到人權還有社會責任精神。但民間團體認為,執行期已經過2年,這些推動的措施只有9%達標,呼籲相關單位,要趕快提出更明確的工作時程和績效指標,並讓民間參與、監督。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今(3)天上午,在台北松山文化園區舉辦年度的寫信馬拉松開幕記者會,請來今年4月才獲釋的人權捍衛者李明哲到現場分享關於寫信的力量。國際特赦組織表示,目前全球公民環境越來越緊縮,希望每人一封信,以文字的力量,聲援正在遭受人權侵害的民眾,讓他們的生命被改變重獲自由。
國家人權委員會上午舉辦「2022人權議題專題論壇」,有專家認為,明(26)日就是九合一選舉,卻有5到7萬的確診者無法外出投票,這明顯是間接歧視,中選會明明能提早因應,卻沒有作為。另外也有委員呼籲,將人權教育課程,融入公部門體系,才能避免公務人員侵害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