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
-
中山大學研發水下無人機 融AI技術監控汙染
|產經中山大學打造全國第一台具備AI功能,百分之百MIT的海洋專用水下無人機,可辨識玻璃瓶、寶特瓶,也可辨識潛水員、海龜等生物,透過AI系統也能夠分析泥、沙、岩石等海床材質,可應用在國防、海洋搜救等領域。
-
與中山大學合校議題 高雄大學:兩校取得共識再宣布
|文教科技曾在2019年協商合校議題的高雄大學及中山大學,因合併後校名沒有共識而停擺。時隔多年,高雄大學今(21)日下午在校內對師生召開合校說明會,是否意味著兩校準備重啟協商?對此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會等雙方取得共識後,再對外宣布,而中山大學則表示,維持先前原則不變。
-
開創務農新型態,智慧農業機具如何協助農民?【獨立特派員】
|地方因應智慧農業的發展,近年中山大學團隊投入研發,包括為果農設計穿戴式省力機具,以及開發水蓮種植、採收與清洗機具,還有自走式的葉肥噴灑車。開發者稱它們是「鋼鐵農夫」,除了為農民改善職業傷害、開創新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吸引年輕族群進入農業。
-
天冷無熱水中山大學住宿生不滿 校方提列懲處失職人員
|生活氣溫下降,結果在中山大學有住宿生反應,說宿舍沒有熱水,批評學校有錢蓋新校舍,沒錢供熱水,對此校方坦承管理有疏失。而天氣冷,醫生也提醒民眾除了身體保暖,也要做好腳部保暖,以免小心腳中風。
-
中山大學全台首艘MIT迷你潛艇 實海自駕2小時刷新紀錄
|文教科技中山大學研發的台灣第一艘MIT迷你潛艇,無人載具已能下潛到水下2千到3千公尺。載人載具也寫下新紀錄,前往小琉球實海測試時,創下水下自行操控航行2小時的新紀錄,下潛深度最深也將推進到水下50公尺。
-
PM2.5致肝腎毒性 中山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
|文教科技中山大學環工所與高雄長庚醫院合作,採集高雄臨海工業區細懸浮微粒PM2.5進行小鼠實驗,發現PM2.5吸入5週就足以導致肝、腎有毒性,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也等同空汙除了既有認知,可能造成肺部等病變,也會損害到人體其他器官。
-
學生自殺通報5年升8倍 立委促設置心理健康假
|文教科技教育部統計,各級學生的自殺通報,5年飆升8倍,死亡人數也提升1.65倍,多位立委今(20)日在立院教委會要求教育部檢討輔導人力,立委吳思瑤更請教育部研議,全面設置心理健康假的可能性,並檢討心輔中心的定位。
-
校地發現史前陶片遭批 中山大學:後續將採高標準監看
|地方高雄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用地,文史工作者發現大量史前陶片,推測是一千多年前平埔族打狗社遺留文物的碎片,但校方整地時卻沒找專家監工鑑定。今天上午到校區抗議,呼籲校方停工,並要求市府盡速依文資法列管、保護。
-
宜蘭大溪溪5座固床工降高度 魚類上溯獲改善
|環境溪流整治工程,是否會影響到生物的棲息?水保局台北分局最近針對宜蘭縣頭城大溪溪的5座「固床工」,進行部分拆除,結果發現魚類上溯、受到阻礙的情形,就得到大幅改善,這也讓各界需正視到,溪流在設置人工構造物的必要性評估。
-
20分鐘居家快篩腎臟病 中山大學攜手長庚研發試劑
|生活本土疫情嚴峻,不少慢性病患擔心,無法如期回到醫院追蹤。位於高雄的中山與長庚醫院合作,研發結合微針貼片及快篩的「慢性腎臟病快篩試劑」,讓民眾可在家操作,20分鐘內就能確認腎臟病現況及復發風險,讓患者早日發現,同時也減輕醫院的檢驗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