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2)年11月,台東市仁昌街一處巷道因為建商買下防火巷私有地要蓋大樓,影響當地居民通行,附近住家當時發起連署抗議,結果最近抗議的住戶紛紛被建商提告,原來是建商從縣府提供的公文書取得住戶連署名冊。住戶代表不但到地檢署控告縣府洩露民眾個資,也向縣議會陳情,要求保障民眾身家安全。
雖然土耳其政府把房屋倒塌的責任,歸咎於「豆腐渣工程」,大舉逮捕建商,但是也有輿論質疑政府把關不力。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回應,98%被震倒的房子都是他掌權以前蓋的。不過媒體最近翻出舊影片,指艾爾多安過去大力推動「建築特赦」,讓大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建築就地合法,這些房子有很多就位在這一次的重災區。
《平均地權條例》過關,外界預估房市炒作現象將明顯降溫,民營銀行基於風險控管,大多自主限貸,可能讓中小型建商借不到錢,面臨周轉不靈、籌資困難的危機。房市專家指出,連不包括在限貸令之內的老屋重建案,也都連帶受到衝擊,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呼籲政府鬆綁不動產信用管制。
買到爛尾樓是購屋族最害怕的事之一,為了讓消費者不要捶心肝,民間團體推出查詢工具,只要輸入建商名稱,就能找到建商的違法紀錄和消費糾紛,避開高風險的建商。
今年8月,高雄前金區有7戶民宅,因為鄰近的建築工地施工,導致路面塌陷,7戶都列為危樓,也在9月拆除完畢,但是住戶不滿建商只願意重蓋新屋,卻忽視住戶屋內原有資料,還有生財工具的損失,今天掛出紅布條向市長陳其邁喊話、陳情。
高雄鳳山三誠路一處巷弄,因某建商買下巷口轉角土地要蓋房,以私人土地為由,將8米道路圍到剩5米寬,不但無法會車,消防車也難以進入,引發上百戶居民不滿、要求撤掉圍籬。但雙方多次協商沒結果,居民今(12)日上午到議會陳情,工務局表示會審慎處理。
雲林斗南一處新住宅建案工程,疑似因工程施工不當,造成民宅牆壁裂開、地板傾斜,影響鄰近住戶共10多戶。有當地住戶表示,建商雖然有進行屋損會勘,但後續的修復卻不處理,目前賠償協商未達共識,陳情雲縣府介入處理。對此建商表示有會持續溝通,避免成紛爭。
台北市同安街上,原本一處閒置空間,在里辦公室與社造團體投入改造後,成了一處休閒花園,不過今年國有財產局標售地上權70年,居民憂心建商進駐之後,地上兩棵百年茄冬樹將不保。
雲林斗六市一處建案被後方鄰房指控,新屋施工過程造成鄰屋牆面磁磚龜裂,但建商遲遲不賠償。對此營造公司解釋,經第三方公正鑑定,認定無危及公共安全,但有通知住戶可提出勘驗修繕;縣府建設處則表示,住戶在樓頂灌漿完成30日內未提出鄰損喪失求償權利,目前只能以司法途徑或調解委員會來協議。
都市更新牛步化,雙北市不少都更案一拖30年,不過在新版都更條例上路後,3年來通過的民辦、公辦都更案大幅成長。營建署表示,主要是容積獎勵、租稅減免,3年來累積超過3.5萬戶老屋重建,比內政部原先目標多出近兩萬戶,超標1.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