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日前發生火警,造成10人死亡的事件,引發中國民眾不滿官方的過度封控,因此上街頭抗議,遍地開花。這也成為自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型的抗議行動。有國外學者認為,人民對於清零政策的不滿,擴大到了對於政治系統的批評;還有學者觀察,此次行動不像六四具有清楚的政治主軸,而是因為生活不便所造成的反彈。
民眾集結,把將社區阻隔於外的柵欄聯合推倒,一時間響起歡呼聲;而這一頭上海民眾以手機拍攝公安,遭要求刪除畫面,民眾反嗆。
更有民眾手持一束花走過街區,意圖挑戰公權力,質問,「我拿一朵花,我犯罪了嗎?我造反了嗎?沒有就好。」
高喊習近平下台、疾呼不自由毋寧死。國際學者觀察,這波民怨被不滿封控過當,導致烏魯木齊火災重大傷亡所點燃,演變成對清零政策、政治體制不滿。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暨國際關係助理教授楚艾克斯分析,「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聲音表達不滿,不只是針對清零政策,也擴及到對政治系統的不平。」
從中國到海外,看似遍地開花的抗爭,是否能匯集足夠民意、撼動政權?中國流亡海外的藝術家艾未未認為,從六四天安門到近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來看,並不樂觀。
艾未未指出,「在中國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反對勢力,沒有組織、沒有綱領、沒有任何明確的政治訴求,所以它很難真正形成對政府的威脅。」
白紙運動雖為六四後最大規模的人民抗爭,但學者觀察,此次人民反彈是生活不便引發,非六四有很強的政治主軸與訴求。他評估要達到全國串聯大規模革命性運動,可能性不高。
中研院政研所研究員蔡文軒表示,「它其實目前來講,並沒有形成一套政治論述。他們雖然有提到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可是這不算是一個政治論述。因為你下台之後,你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新的體制?這個完全沒有講。」
學者認為,中國各地人民反彈,是因不當封控而起,對中國政權來說並不會難以解決。象徵性處罰執行不當的官員、象徵性安撫民眾,事件也許就會走向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