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侵台,雲林草嶺堰塞湖第6度形成。圖/雲林縣消防署提供) 台灣紀錄過88處堰塞湖 最嚴重潰決釀小林滅村
|環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成重大災情。其實台灣山高谷深、河道狹窄,容易因地震或豪雨引發的山崩與土石流,阻斷河道水流形成堰塞湖,今年的馬太鞍溪與雲林草嶺皆是在颱風後形成堰塞湖。自1970年以來,台灣至少有過88處堰塞湖,最嚴重曾在潰決時造成高雄小林村滅村,學者指出,堰塞湖的形成時間與地點仍難以準確預測,使得災後即時應變成為防災關鍵。
-
-
台灣每年夏季溺水事故頻傳,平均年死亡數達200人(圖/Pexels) 每年入夏溺水頻傳 為何連年200起死亡事故不減?
|生活台灣每年約有400人發生意外溺水事故,其中約半數不幸死亡,主因多為不慎失足、戲水意外與釣魚時落水。 但台灣推行游泳教育已逾25年,是否防溺教學成效有限?水域安全專家表示,台灣課程以泳姿技巧為主,缺乏開放水域應變與防溺訓練,是無法有效防溺的主因。
-
-
-
(圖/美聯社) -
-
人熊新關係/衝突越演越烈 黑熊族群擴增衍生新保育難題【圖解】
|環境近年台灣黑熊的族群領域似乎與人類愈加重疊,入侵與誤觸陷阱等事件大增,今年截至5月,林保署已接獲13起通報,其中包括一起保育人員為自保、不得已向黑熊開槍的案件。林保署公布15年統計數據,顯示瀕絕的台灣黑熊族群數量已成長,並且往低海拔擴張,但「人熊衝突」正成為保育工作的新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