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強調閱讀素養,考題也更為靈活。台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劉建志與多位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得獎的文學家,近期創辦《國文雜誌》,從多元文章,拓展生活眼界,複習國文知識,期待化為學生作文及準備大考養分。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108課綱倡議計畫的學生團體,今(11)日辦理108課綱高中生論壇,118名高中生以簡報分享經驗。以學習歷程檔案來說,6成4高中生認為擠壓學習造成壓力,而新課綱期待學生自主學習,可是各校堂數排定不一,內容各異,還有學校用來上課。
108課綱上路3年,首次以高中生為主體的論壇今(11)日登場,來自北、中、南共42組、118位高中生,從自身經驗,透過問卷和訪談,針對學習歷程檔案、考招等主題發表報告,並提出建議,高中生們不再只是抱怨,期待透過行動與發聲,帶來改變可能。
108課綱上路至今剛好3年,而第一屆採用108課綱的高中生也在今年畢業。國教盟對於高中的「學習歷程檔案」成效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整體評分不及格,有不少學生和家長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無法減輕學習壓力,準備時間也不夠,很難成為學習的發展助力,反而有可能成為累贅,呼籲教育部進行全面檢討。
配合新課綱改革的大學考試招生新制度,會佇今年七月舉辦頭一改的「分科測驗」。毋過分科測驗共國文、英文和數學乙取消,去予人批評講對文組考生真不利,引起爭議。大學招聯會佇今仔宣布,決定對114年的「分科測驗」開始考「數學乙」。
配合新課綱改革的大學考招新制將在7月迎接第1次的分科測驗。不過今年把原本指考的國文、英文和數乙刪除,因此引發爭議,民間團體幾度要求再改革。而大學招聯會也在今天宣布確定要將數乙納入分科測驗,會從114學年開始實施,等於是適用於今年9月升高1的學生。
108課綱上路兩年多,有兒少代表號召幾位高中生調查提出「108課綱觀察報告」,報告指出,城鄉差距存在、學習歷程檔案淪為軍備競賽,而分科測驗刪除國文和英文兩科增加學生更大壓力,他們請教育部和構思課綱的學者,到教育現場聆聽教師和學生的聲音。
108課綱上路兩年多,第一屆的高中生也考完學測,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感受如何?國教盟下午舉行座談,有高三生說,新課綱讓自己有自主學習能力,更加積極,但壓力確實增加。高三生家長則認為,考招時程有瑕疵,令孩子和家長相當疲累。
新型的學測今仔日頭一工考試,第一科考數學A,就有老師認為困難的程度和舊年的差不多。毋過考基本概念的題型較少,按呢會當共學生的程度搝開?另外對程度較普通的學生,煞是無法度閣幼分。抑若自然科的部分,有老師認為也是真拚,欲提懸分是誠困難。
新型學測登場,第一科考數學A,台北市高中教師群評析,難度和去年學測數學相當,但基本題過少,可鑑別高分群,對中低分群的鑑別度卻不足;至於自然科,全中教認為,鑑別度非常高,要拿高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