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管制逐漸鬆綁,今年更是放寬了許多,許多愛好登山的民眾,尤其是爬嘉明湖的山友愈來愈多,可是也發現有山友在山區和溪谷亂丟垃圾,更有人在山屋的大水塔簽名。但目前森林法只對森林遊樂區和自然保護區有相關破壞的罰則,可是嘉明湖還未列入保護區,正在修法。不過簽名和丟垃圾的行為還是可以其他廢棄物清理法來裁罰。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大同、大禮部落,在山上,有20幾戶居民,到現在過著沒電也沒有通訊的生活。而近年來,因為觀光客變多,山難也增加,考量救災需求,NCC特別在山上設置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基地台。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大同、大禮部落,山上有20幾戶居民至今過著沒電與通訊的日子,近年來因觀光客變多山難也增加。考量救災需求,NCC國家通訊委員會特別在山上蓋了用風跟太陽能發電的基地台。
入冬後第1波大陸冷氣團,今(14)日上午7時,台北測站測低溫14度。氣溫還會繼續降,氣象局預估,入冬後首波寒流將在16日晚上報到,週末北台灣最低溫可能會到6度,中南部、東部低溫約8到10度,全台寒冷。3000公尺以上山區,可能會迎來降雪。
在山區常會看到一整排信箱的特殊景象,其實這是中華郵政郵件處理規則中,「不按址投遞」的規定,在深山、孤島和偏遠聚落等交通不便地區,設有居民的集中式信箱。在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辦公室外面,就設有這樣集中式的信箱,讓週邊山區50戶居民可以收信。
中共戰機頻頻侵入我國空域,空軍戰機升空驅離次數愈來愈頻繁,地面的勤務人員工作也不經鬆。空軍志航基地,委託台灣國際緊急救難協會,為地勤救難小組進行山區救援訓練,一旦戰機在山區發生意外,能第一時間將人員救出。
去年8月,高雄桃源山區豪雨不斷,沖毀明霸克露橋,也讓桃源區山區三里復興、拉芙蘭、梅山里,交通中斷20幾天,當時許多時令水果、作物無法運下山銷售,山上也只能採摘自種的蔬果暫時果腹。當時居民建議架設流籠,以備不時之需,歷經9個月施工,兩條流籠在這個月29號正式啟用。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表示,「一月施工然後九月就完工,那也可以說是高雄原鄉第一座流籠,那這不是載人的,這主要是載送物資、載送物品的。這一座
高雄桃源山區2021年8月因豪雨災害明霸克露橋遭沖毀,一度造成交通中斷20多天,為了避免大雨又造成封路,市府在當地架設兩條緊急流籠當作備援管道,可以載運物資或作物。原民會強調,流籠會在天氣狀況不佳或緊急時刻啟用,不過,主要以物資為主,不能載人。
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雲系共伴影響,宜蘭山區雨勢明顯,南澳兩天來雨量已經破千毫米,員山鄉七賢村也再度被淹成汪洋。而在道路方面,台九線蘇花公路還發生坍方,造成工程車被埋,所幸沒有人員受傷,下午緊急搶通。而在新北市的烏來也有坍方。氣象局也提醒,今、明兩天,北部與東半部地區,要特別留意大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