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多變化,農委會「因應極端氣候風險」推動相關保險,台南市養殖漁業人口將近1萬5000人,不過只有少數漁民投保「養殖水產低溫保險」,前年70多戶,去年只剩44戶。養殖漁民表示,因理賠門檻過高。
18歲公民權的修憲公投,因為同意票遠低於門檻而宣告失敗。有公民團體認為,修憲門檻讓後續的修憲近乎是不可能,也讓憲法的「國民主權」原則無法落實,呼籲立法院聲請釋憲。但有立委認為,修改選罷法降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齡規定,也許也是可行之路。
此次18歲公民權修憲公投同意565萬票,大於502萬張反對票反對票,但是因為遠低於門檻的900萬,未能達成台灣第一次修憲複決公投通過。透過分析選票分布,可觀察出這次公投不是受到社會、經濟背景等因素影響,而是由政黨色彩左右了支持與反對,加上900萬超高修憲門檻,造就最後不通過的選舉結果。
11月26日九合一地方選舉同時舉行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公投。截至晚間11時20分,全國投開票所已完成開票,18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票數已全數開出,同意票有564萬7102張,不同意票則有501萬6427張,未達公民複決通過門檻。
九合一大選將在週末登場,而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也同步進行。中選會公告,最新的投票權人總數有將近1924萬,也等於複決公投要過關,門檻在962萬。有民間團體調查,超過7成的受訪者同意18歲就是成年,必須承擔責任和義務,也享有選舉權,因此在最後階段希望能催出更多人支持。
九合一大選,不但有地方選舉,還有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投票,也是史上第一次的公民複決投票。而這次是獲得朝野一致支持,如果通過的話,民眾年滿18歲,就能享有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權,但是通過門檻很高,需要超過總選舉人的半數同意票,等於要達到965萬張票,比起2020年,總統蔡英文當選的817萬票,還多出100萬票,這也讓青年團體努力宣講,但以調查來看,距離通過還有一段距離。
距九合一大選,剩1個月時間,當日也將同時舉行「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投票,這也是台灣首度行使修憲案複決投票。民間團體公布最新民調,對比8月份調查,有效支持率自39.5%上升至45.8%,但修憲門檻很高,需要有965萬同意票,因此現在約還有80多萬的距離,呼籲社會大眾、踴躍投票。
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以109票全數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提案,將在11月26日交由公民複決。無論是為了吸引年輕選票,或是落實還權於青少年,目前朝野各黨幾乎都喊出支持。仔細盤點可發現,各界的看法大多圍繞在4大主張上,《公視新聞網》帶您一次了解。
立法院在今(2022)年3月25日三讀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目的在增訂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之一,並停止適用憲法第130條,將公民權年齡門檻調降為18歲。不過修憲草案縱使出了立法院,還得面對公民複決的高門檻才能通過。究竟修憲門檻為何這麼高?18歲公民權修憲案是否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在台南殺警案之後,外役監制度的檢討聲浪不斷,而行政院也在今(22)日通過《外役監條例》修正草案,把遴選門檻加嚴,更增列重大暴力犯罪,還有高逃亡犯罪者不能申請。雖然會保留返家探視規定,但也增加退場機制,只要違規,就移回原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