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一站式服務」明啟動 中央及地方補助可同處領
花蓮馬太鞍溪長達2860公尺的堤防,日前遭洪水沖毀,經濟部水利署已完成建構5米高的臨時土堤,除了同步鋪上鋼網、噴漿加固,導水路線也持續趕工。
而上游的堰塞湖,根據無人機觀測顯示,水位從10月1日到6日無明顯變化,蓄水量維持溢流前的6.4%,但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在河床的部分,我們已經往下挖,讓河床的深度能夠容納水流量,如果不是超過每日200毫米的雨量,不會有任何安全的問題。」
如果要解除紅色警戒,中央協調所指出,必須確認堰塞湖水流量是否會造成衝擊,以及堤防的防護安全等4要件,並請花蓮縣府要完成地區撤離計劃。
只是災區復原的同時,災民的慰助金認定卻出現爭議。因為不滿西富村全村每戶可拿5萬元,鄰近的大進村、大全村、南富村3村彷彿成了次等災民,村長們帶領村民抗議,要求縣長徐榛蔚出來面對。
花蓮光復鄉大進村長林正立提問,「發放慰問金的依據,你們怎麼去發的?」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長陳加富回應,「我們是用內政部根據台大團隊的研究,它所做出來的紅色警戒區域的範圍去勾勒出來的。」
花蓮光復鄉大全村長林淑珍說:「我覺得這樣是不公平,如果你這樣講的話,我大全村也是受災戶啊,你的淤泥都在我大全村,再來就是每天台9線上這麼多的粉塵,我的居民生活品質當然都不好啦。」
而除了地方的慰助金,總統賴清德前一日也宣布,中央加碼受災戶補助每戶20萬的房屋修復金,加上日前政院的家園清理及復原慰助金的15萬,中央家園支持3方案,合計每戶可補助35萬,7日開始申請。
光復鄉居民說道,「不夠啦,我們的家都被淹得很高,家具什麼的都壞光光,哪有夠 。」
另一名光復鄉居民則提及,「看能不能實報實銷這樣。」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在我們一站化的地點,就是整合地方縣市政府還有中央,對災區所有的、我講的是所有的各項補助,通通在那邊做解決,明日開始運作。」
7日起到12日,由行政院政委陳金德帶領相關部會的一站式服務,要用最快速、最簡便方式協助受災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