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北成國小美術老師顏廷伍,最近以冬山河的垃圾為主題,拍下照片並製作海報,並用於課堂中,與孩子探討環境議題。他說,冬山河要清乾淨,其實並不困難,但這幾年垃圾與水草卻越來越多,還出現生物與垃圾一起生存的情形,他希望透過海報,讓孩子更愛護自己周遭的環境。
受連日大雨影響,桃園平鎮區、龜山區紛紛傳出路基掏空、淹水及土石滑落災情。其中,在平鎮有一處防汛道路坍塌,停在路旁的4輛車,因此掉落水圳,所幸無人傷亡,市府今天上午也緊急前往視察。
在彰化有一名王姓男子,兩年前騎車行經花壇鄉溪南街時,不慎跌落路邊水溝死亡。而因為當地沒有明顯的反光或警告標示,家屬因此申請國賠。彰化地院判決,主管機關農田水利署、彰化管理處,有明顯疏失,要賠償139萬元,意外引發權責機關爭議。
雲林縣台西鄉過去有許多農田轉型成魚塭,但灌溉水路就沉在水中。若要再開發或土地整併就會受到不是私人用地有阻礙,現在農田水利署將針對台西鄉崙中、崙西清查水路,開放給漁民租售作業,未來能幫助漁民轉型發展光電或養殖用途。
現在正值二期水稻灌溉的時候,但花蓮縣玉里鎮的春日、德武兩個部落,最近因為搶水源,還大打出手,由於,負責蓄水的鱸鰻潭還被人把水放掉,導致大家無水灌溉引起紛爭,水利署則出面協調。
上週西南氣流台東發生豪大雨,大雨過後,農田水利署台東工作站發現,台東縣境內縱谷地區的灌溉水圳取水口全部被大水沖毀,可能影響已經插秧的二期稻作生長,有部份農民還沒插秧,只好自己想辦法抽水灌溉插秧。
上週末台東地區各地終於下雨,但需要溪水水源灌溉的水稻田只有些微進帳,一期稻作還算勉強過關,但7月開始的二期稻作可能就不太樂觀。 上週末台東地區連下3天間歇性大雨,氣象局監測,台東地區這3天來累積的雨量最多超過50毫米,民眾認為可能可以為農作物、尤其是一期稻作解渴。不過農田水利署台東管理站各地水圳監測,只有靠近南部的水圳有大量進水,但在靠近中央山脈中部的關山和池上地區,進水率只提高1成左右,雨並沒有
東部地區的乾旱情況雖然有比西部緩和,但在台東縣的一期稻作,從年初到現在都是採取分區輪灌,其中在池上鄉更是灌溉3天、停3天,但有些地勢比較高的區域,還是沒有水可以灌溉,因此農民只能申請鑿井,以池上鄉來看,今年新增了4、50口新井,卻有些農田抽水不易,水田抽一天也灌不滿,增加農民支出。 池上鄉稻田水源主要依賴新武呂溪,但溪床從去年到現在水量不足,農田水利署台東管理站把僅有的水攔住用來灌溉,並採取輪灌,
台灣西部水情吃緊,要如何做好水資源管理一直是重要課題,在花蓮壽豐鄉就有一間農場,利用智能科技控管農作物澆灌,除了能有效節約用水外,更可輕鬆管理耕作方式。 這裡是花蓮壽豐鄉豐山村的一處有機農場,專門種植酪梨、柑橘類等有機蔬果,與其它農場不同的是,這裡的灌溉都是利用智能科技,只要設定好模式系統就會自動澆水,連手機App都可以操作。 農場主人何菊蘭介紹道:「它可以連接氣象台,如果說天氣下雨,這機器會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