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堰塞湖面今投放水位計 可及時回傳資料監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就怕「風神」颱風和東北季風,引起的共伴效應,會帶來驚人雨勢,中央前進協調所不敢大意,總協調官季連成坦言,如果再碰上大豪雨或地震,可能還會再有大量的泥沙跟著下來,恐怕會再形成新的堰塞湖;他強調日累積雨量達200毫米,將立即啟動疏散。另外,為持續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今(19)日在馬太鞍溪堰塞湖面,成功投放投入式水位計,能及時回傳水位資料,發揮堰塞湖水位監測功能。
公視新聞記者游騐慈報導,「這裡是花蓮光復鄉佛祖街,現場可以看到國軍正在堆疊沙包,就是為了預防萬一下起大雨,避免道路再次被淹掉。」
踏上復原之路的花蓮光復鄉佛祖街,道路兩側都有怪手,正在清理泥濘,國軍則堆起沙包和防水布,就是為了預防風神颱風和東北季風所掀起的共伴效應,帶來雨勢。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萬一碰上大雨或地震,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可能崩塌。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兩邊的岩壁,如果地震的話或者是大的雨,如果上面岩壁下來,把溢流口給遮住以後,那這個就形成新的堰塞湖,新的危機就出現了。」
季連成表示,如果日累積雨量達到200毫米,中央會立即啟動疏散撤離警報系統,採取相關緊急應變作為。預防大雨不只中央動起來,在光復鄉街頭,都可以看到民眾在住家門口,堆起沙包。
光復鄉蔡姓居民說:「如果再來的話,還可以來得及堵這個沙包。」
光復鄉陳姓居民則表示,「因為我會怕啊,那個水,因為我一個人,我的鐵門都還沒做啊,我再來用這個沙包。」
預防雨勢再重創花蓮光復鄉,19日清晨,在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的安排下,內政部空勤總隊直升機,搭載成大防災研究中心,還有特搜隊人員,順利在馬太鞍溪堰塞湖面,成功投放投入式水位計,再和與原本的側岸式水位計配合,發揮堰塞湖水位監測功能。
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臧運忠表示,「這兩支水位計目前都已經開始正常運作,每10分鐘會回傳一筆水位資訊,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以及上游的堰塞湖緊急應變,可以透過這兩支水位計互相地搭配。」
不讓馬太鞍堰塞湖溢流事件再發生,中央將持續監測馬太鞍溪水位,只要發現有異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反應,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