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涵管便道通車 暫限小型車與救災車通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馬太鞍溪橋被沖毀,導致要到光復鄉必須繞道,不過今(10)日下午南北各一條涵管便道提前通車,目前限制小型車跟搶救災等緊急車輛通行。便道開放前就出現不少車輛等待,因為原先繞行要多出30分鐘以上的車程,現在走便道只要約10分鐘就能到。公路局表示,便道堤頂上,24小時配置監看警戒人力確保安全,預計明(2026)年1月底前完成鋼便橋。
車開在涵管便道上,一旁還能看到怪手正在努力疏濬河道,在公路局趕工下,原先預計15日前通車的便道,提早到10日下午3時就能通行,原先因為馬太鞍溪橋被沖毀,車子要到光復鄉,只能繞行替代路線 ,現在有便道,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光復鄉農民詹先生說,「每天都走那個縣道193線,今天下午3點我們可以這樣子走了,謝謝工務人員。」
開車行經便道駕駛表示,「原本開縣道193線要走2至3個小時,很多車,現在走這邊大概10分鐘就可以過了,提早5天很高興。」
指示牌上寫著單向行駛,便道前後路口沿途都有設置指示牌,而便道採南下、北上分離方式設置,寬度大約6公尺,限制時速30公里,而且便道堤頂上24小時配置監看警戒人力,確保便道通行安全。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長林文雄指出,「初期我們是規劃採小型車,也就是5噸以下的小型車來通行,搶救災的車輛我們會允許它來通行。」
開車行經便道駕駛古先生說,「還是有一點,還是會擔心安全上的問題,就是怕這個溪太高了,要趕快疏濬。」
有民眾擔心便道的道路安全問題,不過交通部規劃明年1月底前完成鋼便橋,明年底前則要先完成北上線永久橋梁提供雙向通行,2027年要完成全橋改建。
而截至10日下午4時25分,馬太鞍溪堰塞湖從溢流破壞後,水位已經下降119.2公尺,剩餘水量580萬噸,但由於壩體邊坡還可能崩塌,下游河道土砂淤積嚴重,仍然維持紅色警戒。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