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便橋明下午3時通車 山區有降雨機率即預警封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9線馬太鞍溪橋因堰塞湖溢流被沖斷,涵管便橋原定15日搶通,經公路局工務段連日趕工,宣布將提前至10日下午3時通車。交通部公路局表示,便橋通車後將比照蘇花模式,在端點處啟動監控,一旦發現高山可能降雨,就會立即進行預警封路。
工程車來回在工地現場將馬太鞍溪的涵管便橋鋪上瀝青撲面,原定15日才能通車的涵管便橋進度超前。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分局長林文雄表示,「我們是鋪完成面的,從昨天鋪到今天。」
沿著溪底,搭配涵管架高築起的便橋已經銜接起光復和鳳林兩端點,10日下午3時通車後,小型車以及救災車可通行,不必再繞道,公路局也將隨密集監控水位。
林文雄說明,「明天開放通車以後,我們兩端的堤頂都會進駐監看警戒人員,當有一點點可能水位會增加的時候,就只出不進封閉一小段時間,如果確認是安全的我們才會再開放通行。」
至於第2階段鋼便橋,交通部表示依照原定進度會在明(2026)年農曆春節前通車。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鐵公路,台鐵工務聯合會也發文示警,表示退水後真正的戰鬥才開始,因第一時間溪水漫上鐵軌後,道碴因飽水鬆散,會讓軌道結構瞬間失去穩定。提醒若不及時更換受損道碴,就會出現沉落效應,影響行車平穩和安全。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呼籲,「沉落現象這件事情,其實是會讓列車的行經有一些行車安全或者是列車的損耗,應該要儘快招標、更換道渣。」
交通部長陳世凱回應,「其實被水淹沒之後為了要快速地讓救災的團隊進來光復,我們馬上讓他通車,那道渣的部分是我們後續必須要處理的問題。」
對此台鐵公司回應,光復站場因堰塞湖溢流造成道床污染,共計6股道,公司正編列復舊預算,核定後辦理站場軌道設備復舊工程。而清淤作業未完成前,光復站場列車限速30公里行駛,以確保列車運轉安全。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