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徵天災臨時工 時薪190元為期3個月
擺出一早現摘的野菜,魚販也開張做生意,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滿1個月後,光復第一市場陸續出現零星攤商擺攤,外圍的雞肉鋪業者說,擔心附近居民便當吃太膩,所以清理差不多決定趕快開始營業。
雞肉鋪業者林先生認為,「你沒有趕快營業的話,這裡的人他只能吃便當,還有一些物資,他們這1個月以來就很可憐。」
花蓮縣光復鄉鄉長林清水表示,「擺攤位我們是鼓勵的,我們希望把光復鄉這個商業行為趕快做出來, 如果這段期間擺攤我們是沒有收費的。」
不過仍有不少民眾家中廚房還無法使用,必須仰賴鄉公所發放的便當。工作人員以各村為單位區分發送,而其實當中有些人是花蓮縣府與勞動部合作聘用的「天災臨時工」,讓災區失業者獲得短期就業安置。
記者訪問,「這樣的薪水夠您的生活嗎?」花蓮天災臨時工陳小姐回應,「應該夠。」另一位臨時工徐小姐則說,「就我們這邊的人力也不足,然後希望大家就是來這邊一起工作。」
花蓮縣長徐榛蔚也在社群平台PO文徵才,指出天災臨時工工作包含家園重建、環境清理與物資搬運,為期3個月、每月最高工時150小時、時薪190元,開放4個地點登記報名。
光復鄉公所行政暨原民事務課課長江彩霞指出,「待業中的人其實都可以,他也沒有限制說你的戶籍一定要在光復,但是如果是光復的鄉民的話,我們還是會以光復鄉民為優先。」
而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後,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目前蓄水量維持150萬噸,水流穩定從溢流口流出,日前下游形成的小堰塞湖已在溢流後消失。
至於立霧溪上游的燕子口堰塞湖,水位同樣穩定且壩體無異常,負責降挖壩體的廠商機具已在24日上午進場。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解釋,「刷坡可能要進行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開始進行現場的挖掘引流工作,順利可以引導自然削弱的這個壩體那最好,如果效果有限,我們就會啟動第2波,就是把壩體再降挖。」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若天氣允許,25日會開始進行刷坡作業、清除周圍鬆滑石塊,同時嚴密監測水位與降雨量,也提醒台8線靳珩隧道西出口淹水路段,以及東出口至魯丹橋溢流水路段仍持續封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