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前進協調所宣布移交任務

中央前進協調所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資料照/行政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發生近1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22)日宣布,正式解除紅色警戒,並降級為常態警戒。至於上週形成的太魯閣堰塞湖,則因該堰塞湖尚未溢流,安全性與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同,因此仍維持紅色警戒。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發生至今已近1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22日宣布,正式解除紅色警戒,降級為常態警戒。

季連成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現階段流量穩定,下游河道也已強化疏濬與抗洪能力,21日晚間新形成的小堰塞湖溢流也未出現溢堤情形,證實馬太鞍溪堰塞湖在安全上已無威脅;且日前也完成實際撤離演練,確認撤離方案可行,因此已滿足解除紅色警戒的4項條件。

中央前進協調所已於22日上午召開移交會議,花蓮縣政府對此表示,前進指揮所預計下週轉型為「花蓮縣政府復建服務中心(暫名)」,服務地點也將移到光復鄉中華電信隔壁;季連成也承諾,中央仍會派出人力協助光復鄉解決問題,強調地方與中央合作密切、沒有障礙。

花蓮縣政府強調,雖解除警戒,但縣府團隊在光復鄉的服務不會中斷,會持續協助災民盡速恢復正常生活,該服務中心預計將整合災後重建階段所需的補助、文件及各項申請服務,包含建設處、環保局、衛生局、民政處、農業處、社會處與地政處等單位進駐,方便民眾就近辦理。

季連成也提及,目前每日累積雨量達200毫米就會啟動紅色警戒,水利署目標年底前達到100萬立方公尺的疏濬量,讓雨量警戒門檻調高至300至350毫米以上,此外也預計在2027年底開始施作超級堤防,提升安全。

至於17日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立霧溪燕子口形成的堰塞湖,季連成指出,由於該堰塞湖仍未溢流,湖水僅會從底部滲漏流出,雖未有立即危險,但安全性仍與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同,因此維持紅色警戒,「未來預計透過工法,讓立霧溪堰塞湖的出水量低到與台8線的位置差不多時,就會解除紅色警戒。」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