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我們的島】
|地方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我們的島】
|環境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 堰塞湖
- 馬太鞍溪
- 光復
- 淤泥
- ...
- 垃圾
- 9月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 光復鄉
- 垂直避難
- 居民
- 撤離
- 會議
- 溢流
- 花蓮縣政府
- 陽明交通大學
- 馬太鞍溪堰塞湖
- 馬太鞍溪橋
- 100公尺
- 10月
- 2025年
- 24小時
- 8月
- 中央氣象署
- 中興大學
- 住戶
- 佛祖街
- 保育
- 內政部
- 內政部長
- 公共衛生
- 劉世芳
- 南化水庫
- 台灣
- 台灣大學
- 團隊
- 土石崩落
- 地方政府
- 地震
- 大同
- 大馬村
- 專家
- 崩塌
- 工作
- 市區
- 強制撤離
- 強烈颱風
- 影響
- 復市
- 成功大學
- 搜救人員
- 撤離人數
- 政府
- 時間
- 林保署
- 楊柳颱風
- 樺加沙颱風
- 民眾
- 水位
- 泥流
- 淹水
- 潰壩
- 災區
- 災害
- 災害應變中心
- 災害防救法
- 災難
- 疏散
- 監測
- 直升機
- 研究
- 空勤總隊
- 紅色警戒
- 累積雨量
- 統計
- 花蓮
- 花蓮光復
- 花蓮縣
- 莫拉克風災
- 萬噸
- 薇帕颱風
- 規模
- 設計
- 豪雨
- 身障人士
- 輕度颱風
- 農村
- 避難
- 部落
- 鄉公所
- 長者
- 防災
- 風險
- 颱風樺加沙
- 颱風警報
-
-
-
-
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
四接是什麼?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四接填海方案變遷及爭議【我們的島】
|環境台電計畫將原定除役的基隆協和燃油發電廠,更新改建為燃氣發電廠,為了接收氣源,在鄰近電廠的外木山海域,填海造陸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就是俗稱的四接,這項計畫對當地海洋生態、港埠安全、航運以及環評程序等,引發哪些爭議...
-
我們的島X藝本道薩克斯風重奏樂團,共創一場音樂與環境影像的饗宴,帶您思考《未來的那一天》,將會是什麼樣貌【我們的島】
|文教科技2024年7月,藝本道薩克斯風重奏團在桃園、台北二地舉辦演奏音樂會,首次與公視「我們的島」、柯金源導演合作,這是年輕音樂家們以環境為主題,嘗試跨域共創的表現形式。
-
-
照片提供/蘇淮 當高溫再度敲響珊瑚白化警鐘 【我們的島】
|環境美國氣候研究組織 Berkeley earth 公布今年6月是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月,海洋平均溫度和陸地平均氣溫也都創下最熱的6月記錄。2024年將有機會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陸地上的人,熱得大喊吃不消,但海底的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