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人優先區改變人車路權,行人不必靠邊走!【獨立特派員】
|生活行人友善區和優先區,是國外經常可以看見的設置,但在台灣仍是相當陌生的概念。從路口設計到鋪面,清楚地提醒用路人,這是一個需要減速慢行的地方。路口地上有減速丘、車輛時速必須降到20公里以下、禁鳴喇叭;行人有優先路權,可以全寬通行,完全翻轉了行人得靠邊走的既有規定。
-
北市嘉興街首辦行人優先區 學者建議用鋪面設計凸顯
|社福人權為了擺脫行人地獄,行政院制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全台第1個依法設置的行人優先區也已經誕生,位在台北市信義區。在這段短短60公尺的區域,行人有優先路權,可以全寬通行,完全翻轉了行人得靠邊走的既有規定。車輛進入這裡,時速必須在20公里以下,且禁鳴喇叭。
-
護理人員離職潮 ,迎來什麼樣的醫療現場?【獨立特派員】
|社會台灣在今年2月份,超額死亡率竟然高達29%,創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就發現,人口老化、慢性病、癌症人數增加,還有近期急診壅塞,都是造成超額死亡的原因。護理人員持續離職、急診一床難求,連CPR也只能在地上進行。這樣的醫療現場,不只醫護人員壓力大,患者的照護品質也堪慮。
-
-
-
-
4年400億人行安全計畫,路口改善恐急就章?【獨立特派員】
|社會4年400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2023年中正式啟動。然而道路改善需要通盤檢討,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如果地方政府為了拿到全額經費而急就章,可能只挑容易的項目做,而無法有效改善交通問題。亟待改善的路口有些沒有納入名單、該做的行人設施沒有做完全,問題出在哪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