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屏東醫師改良健力訓練 助衰弱族群進行重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屏東潮州一位家庭醫師倡導衰弱族群不只要做運動,還要進行大重量訓練。他同時也是一位健力選手,將健力訓練改良之後,透過多人護槓的方式,協助衰弱族群進行訓練。雖然醫界對這樣的訓練法存在安全性的疑慮,但是許多中風、脊椎手術、腦性麻痺患者,依舊絡繹不絕地前往訓練。

衰弱族群不能做重訓?小鎮醫生專挑老弱傷殘,進行大重量訓練。

林永昌是家庭科醫師,同時也是健力選手,他將健力訓練改良之後,應用在高齡病患身上。

醫師林永昌說,「利用好的肌肉群去刺激分泌激素,去送到脆弱的點,或者是關節去修復它。」

一開始只針對高齡患者進行訓練,直到一起車禍腦傷的案例,讓他發覺這套訓練法或許可以幫助更多人,之後也有不少腦傷患者前來訓練。

家屬Joy媽表示,「他本來站的時候是腳是蹲、半蹲型的,到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比較伸直了,只是短短的1年多,他就整個手腳就、他的筋膜就打開了。」

這套訓練法被醫界質疑存在安全性的風險,特別是衰弱族群。

慈濟大學體育教學中心專任教授温蕙甄指出,「大重量刺激去刺激我們身體的骨骼,跟我們的軟組織,那他當然就會讓一些,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狀況的人,可以讓他慢慢的有機會復原,那另外以我們在重量訓練,他的風險當然就要注意到,是不是有足夠的保護。」

每一次訓練從空槓開始,隨著重量增加,護槓人力也跟著增多。此外,手腕、膝關節、臀腿部位都需要保護,像Joy這樣的腦麻患者,最高會動用到9名人力。

醫師林永昌說,「想辦法去克服這一些不能做的人,要怎麼樣才可以讓他得到肌力訓練的好處,然後減少他受傷害的這個部分,所以就用了很多人。」

一名家庭醫師結合健力訓練,為衰弱族群提供了前所未見的主動訓練法,當他們共同舉起槓鈴的那一刻,彷彿也看見了另一種可能。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