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案鄰損事件多 專家指房屋稠密區須妥善監測
葉霈萱 陳昌維 詹淑雲 溫嘉楷/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塌陷事故發生後,大直街有多位住戶都表示,在半年前就有陸續發現家中牆壁出現裂縫、磁磚掉落的狀況,但建商卻沒有認真看待。其實像這樣建案鄰損的類似事件,近年來也多次發生,而且大多是危老都更建案。專家指出,在房屋稠密地區,新建案施作工程時,如果沒有做好監測跟防護,就容易釀成大禍。
大直街住戶拍下家中牆壁龜裂漏水、磁磚掉落的情形,這是大直街住戶一週前記錄基泰建設施工的影響。住戶說:「都是他們開始施工之後才裂開的,之前都沒有啊。」
當時就覺得不對勁,也已經反映了半年多,建商只來幫忙抓漏或用水泥修補,結果發生民宅塌陷的事故。學者認為,應該是建商施作連續壁時,沒有嚴格監控。
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洪汶宜指出,「在灌混凝土之前,或是你在放鋼筋籠的時候,同時用水下攝影機去看一下,它這個壁體是不是有坍孔,其實是可以檢查,但需要花一些成本,這個一般都是現場施工完要做檢查的,就是施工人員檢查。如果有要求的話,都會做檢查的。」
然而類似事件已經不只一件。花蓮市光復街這棟新建案日前進行地下開挖工程,也導致緊鄰的5戶民宅有天花板龜裂、房屋下陷等狀況。今(2023)年5月,台北市信義區一處建案施工時,同樣因為連續壁破損,使得一旁公寓地層下陷。
專家指出,現在各地都更危老案風行,但在房屋稠密地區,如果沒有做好監測跟防護,就容易釀成大禍。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呼籲,「建商針對那些監測系統,工程人員都要每天很確定去看那些監測系統的變化,假如一有變化,就要特別去找專業的技師來探討說問題是什麼,趕快解決。施工之前,他們會派技師來做鄰房的現況鑑定,那個時候民眾要盡可能去配合,你家的房子在開挖之前,可能有哪些裂縫先了解,那以後假如開挖之後,萬一真的有問題,才會有一個對照跟依據。」
專家也表示,建案地下工程狀況多,本來風險就比較高,建議建商應加強觀測系統、嚴謹施工,以防事故再度發生。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