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下陷
-
信義區新建案工地釀路坍 北市將全面會勘地下室開挖工地【更新】
|地方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一處新建工地旁的道路,13日發生地層下陷,晚間緊急灌漿搶救,晚間11時坑洞初步填平完成,附近住戶一早就跑來關心自己的攤位,擔心會再次坍塌。北市都發局長王玉芬視察表示,初步判斷道路塌陷原因是,因工地地下連續壁約在11至12公尺處有破口,水與砂往地下室流造成坑洞,未來一周將會同三大技師公會全面檢查地下室開挖工地,避免類似意外再度發生。
-
雲林高鐵沿線獎助轉作喊停 幾經爭取終恢復
|地方雲林縣高鐵沿線區域近年來因為地層下陷嚴重,恐影響高鐵行車安全,農委會從2013年祭出節水獎勵鼓勵稻農轉作,但卻從去年暫停獎助,雲縣府為了鼓勵稻農轉作減少抽取地下水,持續向中央爭取獲得核定復辦,將在明(2023)年起恢復實施節水獎勵措施。
-
第四河川局設地下水補注池 有效減緩雲林地層下陷
|地方為抑制濁水溪揚塵,四河局兩年前在雲林林內段,多設置河槽地下水補注池,經過兩年地下水補注經監測,約注入1300萬公噸水源入滲,今年將再增擴20公頃,有當地農民就說,去年全國百年大旱,當地農民持續有水源灌溉,對此第四河川局則表示,地下水補注池效果不錯,能有效舒緩地層下陷問題。
-
防制地層下陷 雲林設地下水觀測站監測分析
|地方為檢測雲林地層下陷數值,水利署去年在雲林大埤鄉仁和國小設置地下水觀測站,能線上即時取得觀測資料,對於下陷數據監測與分析有很大助益。因應雲林地層下陷影響,水利署後續規劃將分別在元長國小、口湖金湖國小以及台西海園水試所再設置地下水觀測站,監測下陷狀況來做相關防制。
-
加拿大北極海域大面積地層下陷 最大坑洞達200公尺
|環境地球南北兩極這兩天都有重要的科學發現發表在媒體上。其中在北極方面,科學家發現在加拿大北邊的海底出現地層下陷。最大的坑洞長200公尺、寬74公尺、深度達24公尺。而在南極方面,向來被認為氣溫較低、冰層較穩定的南極大陸東邊,在3月初到3月中發生冰河快速消退,導致面積有144平方公里的冰架崩解,相當於半個台北市的大小。
-
雲147線椬梧農場擬設太陽能光電 居民憂光電板影響觀光
|地方為推再生能源政策,近期位在雲林口湖雲147線道路兩側椬梧農場,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經台糖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將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但當地民眾不滿因為開發需要大量砍樹種電。
-
大旱影響地下水補注 雲林地層下陷為去年4倍
|地方水利署地層下陷監測資料顯示,今年5月份雲林縣地層下陷面積達到502平方公里,後來透過濁水溪河槽補水地下水位陸續回升,下陷面積減緩,但也比去年還要多,持續推動農田轉作、開闢補注地下水源,以減緩下陷確保高鐵安全。
-
-
雲林大埤鄉5村非灌溉農區 長年只能抽地下水灌溉
|地方雲林大埤包括興安等5村,因位處非灌溉農區,農田常遇無水可灌溉只能抽地下水,為解決用水問題,雲縣府向中央爭取設置蓄水池與新的取水設施,希望從鄰近北港溪引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