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測雲林地層下陷數值,水利署去年在雲林大埤鄉仁和國小設置地下水觀測站,能線上即時取得觀測資料,對於下陷數據監測與分析有很大助益。因應雲林地層下陷影響,水利署後續規劃將分別在元長國小、口湖金湖國小以及台西海園水試所再設置地下水觀測站,監測下陷狀況來做相關防制。
地球南北兩極這兩天都有重要的科學發現發表在媒體上。其中在北極方面,科學家發現在加拿大北邊的海底出現地層下陷。最大的坑洞長200公尺、寬74公尺、深度達24公尺。而在南極方面,向來被認為氣溫較低、冰層較穩定的南極大陸東邊,在3月初到3月中發生冰河快速消退,導致面積有144平方公里的冰架崩解,相當於半個台北市的大小。
為推再生能源政策,近期位在雲林口湖雲147線道路兩側椬梧農場,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經台糖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將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但當地民眾不滿因為開發需要大量砍樹種電。
水利署地層下陷監測資料顯示,今年5月份雲林縣地層下陷面積達到502平方公里,後來透過濁水溪河槽補水地下水位陸續回升,下陷面積減緩,但也比去年還要多,持續推動農田轉作、開闢補注地下水源,以減緩下陷確保高鐵安全。
雲林大埤包括興安等5村,因位處非灌溉農區,農田常遇無水可灌溉只能抽地下水,為解決用水問題,雲縣府向中央爭取設置蓄水池與新的取水設施,希望從鄰近北港溪引水。
台南市沿海北門蘆竹溝反對太陽光電業者在家門口施工,去年居民組成自救會捍衛家園,30日一早來到台南市政府陳情,盼望留給地方一個浄土、美麗的生態及養蚵的生存環境。對此,業者回應,一切合法施工,後續會持續溝通。
墨西哥東南部的普埃布拉州發生地層下陷,出現一個80公尺寬,將近20公尺深的巨大天坑,邊緣土地持續崩落。 旁邊還緊鄰著一棟白色民宅,隨時可能被吞噬,當局已經疏散這家人,並呼籲民眾遠離周邊危險區域。這個天坑上月29日出現時,只有5公尺寬,幾個小時之內迅速擴大,2日已經達到80公尺寬的規模,目前還有沒穩定下來。 環境單位推測,崩塌原因是農地土質濕軟,加上超抽地下水導致,實際原因還在調查中。
高雄市整治美濃湖大排,針對永安橋重建做護岸工程,但施工後附近好幾戶民宅出現地層下陷高低差,有住戶嚇到不敢再住,其中1戶已被緊急撤離。 菸樓牆面裂出大縫,水泥柱位移,地板出現近50公分的高低落差,緊鄰的民宅也一樣,房屋傾斜,屋子最低處與路面相差100公分,讓民眾不敢再住。 民眾古先生說:「這邊施作工程、做橋的工程,然後我們家就是前面下陷了3公分,然後後面下陷了將近1尺。」、「我不敢喔,我不敢在這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