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蘋果 /《蘋果新聞網》8/31熄燈 《壹蘋新聞網》記者節上線

台灣《蘋果日報》自去(2021)年5月18日紙本停刊後,續持《蘋果新聞網》近一年,然而經營團隊在今(2022)年6月8日宣布,《蘋果新聞網》確定出售並完成交接,新東家傳出是由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及香港商人黃浩共同出資收購。然而交易案至今仍未通過,面對8月31日生效的大量解僱,台蘋員工將何去何從?

交易案是未完成式?潘杰賢先聘96%台蘋員工

國籍為新加坡的創業家潘杰賢,8月30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說明,他透過旗下公司《龍丞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新平台《壹蘋新聞網》,自9月1日起正式啟動,並回聘96%台蘋新聞網員工。至於《壹蘋新聞網》與《蘋果新聞網》的關聯為何,潘杰賢表示,兩個網站分別獨立,不會以共同平台方式經營,他強調將堅守「五不一絕對」原則:不用品牌、不用網址、不接觸個資、不使用資產、不介入新聞中立,以及絕對遵守法律。

經查《龍丞創意有限公司》在經濟部商業司登記資訊,經營報紙業、雜誌出版、廣電節目製作及廣告等業務,由於設立時間在今年6月7日,曾遭質疑是「為台灣蘋果日報而成立」的公司。潘杰賢30日被問及台蘋交易案時回應,「從始至終,我唯一的交易對象是黃浩先生跟他百分百擁有的公司,我從未跟港蘋或台蘋有任何的交易關係。」

壹蘋登場 消失的蘋果賣給誰? 

事實上,《蘋果新聞網》交易案迄今都是一件「未成立」事件。8月12日潘杰賢赴台蘋開會時就曾透露交易進度卡關,坦承「沒把握政府會同意通過」;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日前回應,對於台蘋交易案,經濟部目前並未收到潘杰賢或其他人的申請。

潘杰賢在30日記者會承認,「在現況評估,所以收到交易對象提供的文件,交易是無法進行的。」也因交易案無法繼續,他才成立全新的壹蘋新聞網。他也再次強調,壹蘋新聞網為百分百獨資,與黃浩完全無關。

台蘋熄燈 個資留存恐引國安問題?

儘管潘杰賢保證強調,《壹蘋新聞網》與《蘋果新聞網》完全無關,未來也不會取用《蘋果新聞網》的任何資訊,不過台蘋網站的去留及個資安全,也持續關注。

蘋果日報交易案曾涉及中資滲入疑慮,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24日表達對資料封存的憂心,《蘋果新聞網》若結束營業,員工和會員個資安全以及多年來新聞素材,也恐有國安問題。

對此,文化部要求臺灣《蘋果日報》應針對所保有個資,具體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或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並於10日內函送文化部。文化部也重申,若以成立新公司、新平台或其他方式轉換實際經營者,如未有符合個資法規定事由,不得使用原蘋果日報資料庫。

台蘋熄燈前,在8月31日發表個資聲明,在職及已離職員工之個人資料將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進行封存5到7年;新聞部及資料室所保有之新聞及新聞素材資料等著作財產權資產以封存方式處理;未公開採訪資料及投訴爆料,也將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第21條之規定,隨同台蘋新聞資料一併封存。

記者節前夕謝幕 《蘋果新聞網》停止更新

2003年5月《蘋果日報》登台,創刊號以一份5元促銷策略,成功打入市場,當日零售量更超越了當時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和。多年來,蘋果日報以「不畏權勢、敢於揭弊」的媒體自居,但狗仔偷拍的作法也備受爭議,儘管八卦新聞也為此帶來吸睛流量。

2021年6月14日,香港保安局引用「港版國安法」凍結壹傳媒旗下3間公司資產,也讓集團經營陷入危機台灣《蘋果日報》率先於5月18日停刊,香港《蘋果日報》則在 6月24日停刊,隔週6月30日,壹傳媒宣布公司自隔日起停止運作,香港蘋果劃下句點,台灣蘋果則將心力轉投入《蘋果新聞網》。

時隔一年多,《蘋果新聞網》在8月31日後停止更新,港台兩地的《蘋果日報》走入歷史。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曾說:「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蘋果日報》在台19年,為十多年來的世界脈動留下註記。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